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即将于11月19日隆重开幕,面对本年度最后一场A级车展,各大汽车厂家都卯足了劲。如何才能最好地树立品牌的良好形象,如何让大众最直接地感觉到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和车企的研发实力?毫无疑问,概念车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随着新能源与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概念车的关注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将到来的广州车展很成功地吸引到了许多国内外知名车企的概念车,是不是非常好奇呢,今天就让我们抢先一睹为快!
全球首发,广汽EnLight概念车意欲进军智能电动
就目前广汽发布的消息来看,EnLight概念车将会在广州车展首日正式亮相,它由广汽研究院完全自主研发。广汽研究院作为传祺GA与GS系列的操刀手,在车用前卫科技领域有着深刻的探索,这一点在EnLight概念车上有很明显的体现。首先是它极具流线感的跑车造型,这必然会带来更小的风阻和更广阔的视野,但同样会对冲压和焊接工艺提出挑战。要想在量产车中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准,自主品牌至少还需要4-5年。
其实EnLight概念车最大的看点在于它宣称的智联电动,四轮通过轮毂电机独立驱动,通过精准计算每个车轮都会有最合适的转速与扭矩输出,确保了节能与动力性能的最优化。但是如何对四个独立电机实现精准控制,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轮毂电机势必将增加悬挂簧下质量,如何抵消因此产生的不良操控,且看广汽能有何良策!至于自动驾驶,如果没有超过10万公里的路测,那它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近日,通用发布了别克Velite概念车官图,而它的全球首发就选在了广州车展。别克Velite概念车是一款PHEV插电式混动车,它将搭载汽油直喷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组,至于插电式混动的核心将会是通用最新研发的模块化智能电驱系统。它由上汽通用泛亚研发中心主导研发,据申报消息它的百公里油耗仅为0.9L,至于其它性能究竟如何,只能等待它在广州车展揭开神秘面纱了!
越发犀利,雷克萨斯UX概念车亚洲首亮相
在今年巴黎车展上,雷克萨斯首发了超级犀利的UX概念车,此次广州车展它将实现亚洲初亮相。不用多想,它将会是车展中最吸人眼球的车型之一,透明A柱和穿透前大灯的日间行车灯是笔者关注它的焦点,因为它很有可能出现在雷克萨斯下一代产品中。至于发光纤维进气口和融为一体的轮胎与轮圈,的确非常炫酷,但它们的观赏意义大于实用性,只能说是实现工程师想法的工艺品。
雷克萨斯UX车内采用了“Inside-Out”的设计理念,棱角分明造型凌厉,就连座椅都是别出心裁的蜘蛛网结构。整个UX概念车最值得借鉴的是它车内随处可见的3D显示与触控,仪表盘通过一个全息图像的透明悬浮球体来展现,包括中控与后视镜都被触控显示屏所取代。面对日渐火热的互联网汽车,雷克萨斯车迟早会为UX概念车中的黑科技付诸实践,依托触控式控制按钮实现无按键的可能性最大,而要普及其它配置也只是时间问题!
EQ概念车,看奔驰如何定义未来电动汽车
在奔驰申报参加广州车展的阵营中,有一款车异常显眼,造型介于SUV与轿跑之间,成熟度距离量产只有一步之遥,这就是奔驰基于电动SUV打造的EQ概念车。它搭载了一款容量达到70kWh的电池,通过前后轴的两台驱动电机实现驱动,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s,续航里程可达500km。从电动总成的技术成熟度来看,奔驰要想在2020年前后实现EQ量产并没有难题。
从奔驰EQ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它未来电动车系列的影子,更多的是奔驰对于未来交通工具的实际构想。车标、进气格栅、车灯采用了一体式极简设计,通过灯光便可实现更多的人-车、车-车交互。车内无按键设计与雷克萨斯UX不谋而合,对于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来说,在下一代车中大胆尝试并不无可能。至于EQ展示的无线充电,充电功率和电池改装是两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即使技术上能有所突破,要想在10年内实现大批量建设可能性很小。
下一代XV长啥样?快来看看斯巴鲁XV概念车
其实相较于在售斯巴鲁XV,本届广州车展上即将亮相的斯巴鲁XV概念车改变不是很大,但是细节方面的确更加饱满有个性了。两侧夸张的进气口配合升级后的C型LED灯组,整个前脸非常犀利。斯巴鲁XV概念车依旧保持了浓重的跨界风格,贯穿整车的橙青配色很符合它的这种格调,既然撩起了众车迷,下一代斯巴鲁XV很可能就会提供这套靓丽配色!
在它锋芒毕露的外观下,隐藏着的是一套更高效的发动机,全新的燃油喷射系统和闭缸技术使得燃油动力转化率更高,很符合节能环保的汽车主流理念。更重要是XV概念车表明下一代斯巴鲁XV将与全新翼豹采用相同的模块化平台生产,这将有利于它的更新换代和后续深度开发。
其实,车展被形象地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指向标,从计划参加这届广州车展的概念车来看,未来汽车仍将主要围绕纯电动、混合动力这类新能源车型和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类的智能车,每个车企技术都不是非常成熟,但是基本雏形已经很明显。一旦新能源车解决了电池续航充电与电机匹配等问题后,它们就达到了大批上市的水平。至于智能车,车企在安全交规和高强度实验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亟待完成,很有可能在2025年前就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