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2016年,中国车市重返高速增长,而车企间的竞争与追逐,却愈发激烈与胶着。自主品牌收复失地,德日美韩分庭抗礼,豪华车企重排座次,新兴力量异军突起……眼底纷纷,都是从“竞”字起笔;未来茫茫,则又在“逐”字落脚。竞争、逐势,是汽车行业内里不变的主题,且看汽车咖啡馆年终盘点策划为您娓娓道来。此为竞逐2016系列策划第1篇:竟逐2016|新能源汽车何时能扔掉“拐杖”走路?
(文/搜狐汽车 肖蒙蒙)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正处在战略性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销量持续提升,凭借政策东风以及新能源车企自身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离不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实施,该项工作实施以来,新能源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保持政策连续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4月22日发布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
2016年作为该项政策实施的第一年,收效非常显著,今年前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2.7万辆和4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0%和60.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此外,根据工信部公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和成本领域均实现较大突破。具体来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20瓦时/公斤,系统价格降至2元/瓦时;驱动电机功率密度超过3千瓦/公斤,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快充系统充电效率、功率密度、输出电压范围稳步提升,实现了双枪充电和移动支付等功能,成本较2015年下降了30%以上。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群雄逐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种类主要有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在75%以上,目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较高的车企主要有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吉利、江淮等。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82257辆,同比增幅高达146.13%,从近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走势图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6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走高,从2014年开始,增幅尤为明显。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持续火热,已涌现出一批热销车型,如北汽EU系列、北汽EV系列、比亚迪e6、众泰云100等纯电动车,比亚迪唐、比亚迪秦、上汽荣威e550等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等。
纵观各大新能源车企,北汽新能源2016年的表现可谓非常出色,该企业今年前11月累计销量达到44343辆,同比增幅高达163.27%,预计全年销量可达5万辆,虽然完成全年7万辆的销售目标已无可能,但北汽新能源仍是信心满满,该企业将2017年全年目标设定为20万辆,相比2016年销量翻四番。
在单月销量方面,比亚迪则表现更为出色,根据官方数据,比亚迪新能源车10月单月销量达到10252辆,占据国内新能源整体销量的1/3,2016年1~10月累计销量超8.4万辆。探究比亚迪取得成功的原因,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技术成为关键。
除上述“正规”新能源车企外,国内也存在有一些“赚补贴”的企业,简单的将电池换在车上便称之为新能源汽车,以此赚取国家大量补贴,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无益处。若想做好新能源汽车,还是需要掌握电池等核心技术,才不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被淘汰。
政策东风徐徐吹来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举措,我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再一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战略地位。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
规划指出,我国“十三五”期间要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应用。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
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车企应抓住机会,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扔掉“拐杖”走路已成必然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导向”,依靠国家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实现快速发展,但最终还是会向“市场导向”靠拢,“拄着拐杖”走路并非长久之计。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有属性以及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决定了我国现阶段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适当补贴。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和财政补贴都有一个“度”,并且均有适时的退出机制。
现行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减排效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逐步退坡。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此外,2016年9月份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12月21日工信部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受“骗补”事件影响,工信部、财政部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管部门将调整补贴政策。
一是在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提高技术门槛,鼓励技术进步,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二是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从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加强对各地资金申请报告审核和推广情况核查。三是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情况,适当提高推荐目录车型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补贴政策扶优扶强的导向作用。
“骗补”事件进一步加速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从市场层面讲,补贴退坡有助于优胜劣汰,从而更好的规范市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某些企业“浑水摸鱼”的情况,补贴逐步退坡后,一些技术实力薄弱的车企将被淘汰出局。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对补贴政策依赖度较高,短期来看,补贴退坡会使新能源车企面临较大压力,但长期来看,有利于新能源车企自我革新,实现自身竞争力的快速提升,逐步做到扔掉“拐杖”走路!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掌握电池、电控等核心电动车技术,才能在相关政策与补贴退坡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