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要在广州中心城区,每5公里就会建一个充电站,打造一个5公里充电网,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的使用瓶颈。”
2016年12月30日,在南方电网与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当天,万帮新能源董事长、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对南都记者说,万帮在2017年将在广州完成10个充电站,至少安装1000个直流充电桩。
因为没有上市,万帮新能源集团并不为业内所熟知。但它是新能源充电桩领域的“隐形冠军”。
万帮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是华东地区最大汽车经销商万帮金之星车业的全资公司,目前正在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
这次与南方电网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南方电网能“度度充”将与万帮新能源“星星充电”的数据互联互通,并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星星充电”作为万帮新能源集团旗下子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开放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产业互联互通。截至2016年底,星星充电已覆盖40多个城市,共有自建充电设备终端3万余个,日充电量超过80万度。
2016年11月-12月,星星充电相继与国家电网、中国普天、南方电网签订了平台互联互通的战略合作协议,此后星星将与三大央企运营商实现支付互通。
“在北上广、苏鄂皖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地区市场,我们的占有率排名第一,”邵丹薇说:“明年中国的充电桩需求量会达到50万个,而我们目前手里已经拿到20万个订单。”
邵丹薇计划到2018年底,为星星充电滚动投资45亿元,桩点分布在100个城市,建设25万个公共充电桩,形成规模化的充电网络群。
一个充电运营商的赢利点在哪里?在日本,一个充电运营商可以获得三笔收入:第一笔钱是消费者支付的充电服务费;第二笔钱是政府对运营商的建设补贴;第三笔费用国内没有,是由丰田、本田等主机厂组成的充电设施产业联盟支付的资金:“我国主机厂在这方面还没有尝试,但是不少主机厂非常积极,他们会与一些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或者深度合作。”邵丹薇期待与这样的主机厂合作。
目前,在广州完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核心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找场地难。过去建充电桩的模式跟建加油站一样,买一块地再投入,但现成的空地很少,成本又很高,这就造成了第二个困难点,就是盈利难——“这种重资产投入方式单靠收取微薄的充电服务费十年也回不了本。”邵丹薇说。
为解决这两个难题,万帮在业内率先提出“三模式一平台”的概念:“三模式”就是工作地充电、居住地充电和目的地充电;“一平台”就是把所有的充电桩信息都放到一个智慧的充电桩运营服务平台上,消费者通过手机可以一键查找他附近的充电桩信息,知道每个桩的价格和功率,还可以完成充电的支付功能。
“我们建充电桩的土地不再需要专门去拍卖或划拨,而是通过现有的居住地、工作地和目的地来解决,通过众筹的方式由业主方来供地,我们去提供充电桩并免费建设,充电桩的产权归我,未来的充电服务费永久性地和业主方分享。每个城市的分成比例不一样,但大体上是三七开。”邵丹薇说。
邵丹薇认为, 2017年是将是充电桩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国际上主流的汽车品牌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车企,届时都将推出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需求会放量增加。
“2019年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爆发式的一年!”邵丹薇非常肯定地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