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综合 > 上汽

2亿罚单,能给傲娇的上汽通用当头一棒吗?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慧 实习生 路梦怡

  假期结束,当其他车企准备满血复活时,上汽通用却要先还上去年“欠下”的债。

  2016年年底,上海市物价局宣布,上汽通用因实施价格垄断,被依法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上一年度涉案产品销售额4%的罚款,共计人民币2.01亿元。

  回顾2016年,上汽通用销量表现并不差。作为目前美资汽车合资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上汽通用旗下有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个品牌,1-11月销售累计1,674,764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11月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凭借197,272辆的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上汽通用超过上汽大众,重回销量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那么,是销量冠军的宝座让上汽通用有了“店大欺客”的底气?

  “明知故犯”的垄断

  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在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购买产品和获得售后服务的权益,更恶化了汽车产业链生态,扰乱了国内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的《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几个月,国家发改委根据收集意见对《指南》进行了修改,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进口车高层论坛上,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卢延纯表示“目前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后续的上报工作正在进行中,并将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其实从2014年,我国汽车领域就掀起了一场反垄断调查的风潮,至今依然在“严抓狠打”。但是,上汽通用面对国内的反垄断形势,却似乎“淡定如常”,坚持“迎风而上”。

  根据上海市物价局对外公布的信息,2014年以来,上汽通用公司上海营销部门通过发布《区域价格通知》、《市场竞争动态》和《价格指导公告》等文件,限定经销商销售凯迪拉克SRX雪佛兰创酷别克新英朗等车型的最低价格,并通过第三方公司暗访、网上监测等手段,对经销商的销售价格进行监控。对不遵守价格限制的经销商,上汽通用通过公示暗访报告、约谈违规经销商等方式要求经销商调整销售价格,通过暂停供给热销车型、发布《违规处罚通告》进行罚款、扣除销售返利等方式对经销商进行处罚。

  有媒体披露,上汽通用还聘请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对上述车系上海店价格执行情况进行暗访,形成分析报告、到店调研/检查报告等文件,特别关注门店的电话报价、店内报价、优惠幅度。

  处罚结果公布之后,通用汽车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称,公司完全尊重营业所在地的法规,通用汽车将对在华合资企业提供全力支持,以确保合资企业针对此事采取相应的适当举措。

  “明知故犯”的上汽通用,已经“暗中”进行了3年的垄断行为,其对中国消费者权益造成的损失,恐怕并不是罚款2亿就能弥补的。

  而事实上,如果回顾一下近年来上汽通用的一些举动,会发现上汽通用的问题不只是价格垄断一项。

  有选择的召回

  除了销量领先,在汽车投诉排行榜中,上汽通用也一直“独占鳌头”。

  2016年“3·15”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统计分析》,其中上汽通用以1355件投诉位居汽车厂投诉榜第一名,并且投诉量领先第二名将近一倍。其中,质量、合同、售后服务成为上汽通用被集中搜索的问题,占上汽通用投诉量的80%以上。

  据汽车行业另一家投诉网站汽车门网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汽车质量投诉排行榜上,上汽通用的总投诉量高出竞企一倍以上,旗下的创酷科鲁兹威朗昂科拉四个车型始终“屹立”于榜单之上。

  这其中,尤其是创酷,以轮胎磨损异常、变速箱异响等问题“位列榜首”,科鲁兹变速箱异响、顿挫,发动机抖动等问题也被消费者反复诟病。豪华品牌凯迪拉克也未能幸免,包括凯迪拉克ATS-LSRX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抖动、车身件及电器问题。另外,上汽通用的企业售后服务问题也使消费者颇受折磨,销售欺诈和承诺不兑现等问题在各地不断上演。

  发现问题,总要解决。召回故障车辆是车企惯用的解决办法,但是上汽通用的召回,却似乎显得缺少诚意。

  虽然在2016年5月上汽通用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6年8月15日起,召回包括科鲁兹在内的4款车型,总计2,160,779辆,这也成为去年国内规模较大的召回行动之一,但与其众多车型存在的更严重问题相比,此次召回,似乎是“小巫见大巫”。

  本次召回事件,是由于部分车辆发动机曲轴箱通风阀膜片耐腐蚀性不足,在长期使用后膜片可能被腐蚀,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损坏。上汽通用决定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曲轴箱通风阀,以消除安全隐患。

  但据了解,一个通风阀的成本在50元左右,按总量计算,这意味着,虽然“声势浩大”的百万级别大召回,但上汽通用实际花费了不到2亿元的总成本。

  而一些更加严重、召回成本也相对更高的质量问题,上汽通用却似乎选择性地忽略了。近期,因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异常破裂问题,全球引发了大规模的召回,截至2016年12月25日,包括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华晨宝马天津一汽丰田等在内的21家国内生产企业已向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但上汽通用迟迟未向质检总局备案相关召回计划,2016年12月26日,质检总局就《2016年缺陷产品召回工作》召开发布会,宣布将督促上汽通用等企业采取相关措施,消除消费者行车风险。

  面对重大质量问题、召回成本高的车型迟迟没动静,而对召回成本低的质量问题却表现十分“踊跃”,不得不让人怀疑,上汽通用难道是把召回当作一场秀?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消费者如今早已不是“人傻钱多”,上汽通用如此“糊弄”消费者,迟早要把自己的前途搭进去。

  品牌突破难题

  除了质量问题,上汽通用旗下三个品牌的定位困局,也已经让其不太好过。

  例如,和凯迪拉克以及别克相比,雪佛兰就像一个“私生子”,此前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计划在2020年突破百万辆的雪佛兰,在2016年上半年遭遇滑铁卢,销量下降幅度将近30%。乘联会数据显示,1-10月,相比于别克销量同比增长25.02%,凯迪拉克销量同比激增96.06%的态势,雪佛兰累计销量不足41万辆,同比降幅达19.52%。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施弘则表示,雪佛兰2016年的全年销量,可能将同比下降20%左右。

  雪佛兰在华“惨败连连”,与上汽通用为其设定的品牌定位与产品线脱不了干系。

  相比别克凯迪拉克的高端路线,在中国,雪佛兰树立的是主打性价比的亲民招牌,为了与现代起亚马自达等二线汽车品牌竞争,雪佛兰也将主要销售市场指向二三四线城市。赛欧爱唯欧乐风RV等多款车型售价不到10万元,凭借舒适度高、动力足等特点,成为雪佛兰的主力竞争车型。

  但是,雪佛兰如今所追求的性价比,已受其质量问题拖累。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升级,“性价比”已不再是国内部分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第一要素,而雪佛兰却一再推出如乐风RV等入门车型。加上其品牌价值和韩系、日系车相比也不具优势,两头都不占的雪佛兰,定位越来越尴尬。

  同时,在产品方面,别克凯迪拉克近年频频推出新款车型,而雪佛兰则鲜有新车上市,除了抓住部分消费者变形金刚情结的科迈罗,主力车型并没有能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新卖点。

  

  施弘表示:“雪佛兰最关键的一件事是要回归品牌本身的定位,过去因为发展比较快,可能在布局上稍微有点滞后。”虽然上汽通用表明其未来将重点规划雪佛兰产品线,但站在品牌发展十字路口的雪佛兰,可能还会面临一阵“何去何从”的困境。

  除了“老大难”雪佛兰,随着凯越的停产,即便是仍在增长的别克,市场表现也已大不如从前,很有可能成为上汽通用的另一个痛点。

  

  随着中国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突破,别克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明显遭遇挑战。在过去,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为别克贡献了不少置换用户,但综合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来看,如今选择置换自主品牌的用户越来越多,而在合资品牌中,车主也将大众福特现代本田作为置换首选,对别克并不是特别“感冒”。

  同时,在中国已经失去了SUV产品线这块重要阵地的别克,面对未来中国新兴的新能源车市,好像也晚了一步。

  上汽通用别克市场营销部部长包晔增表示,别克将在插混、纯电动等各个领域布局新能源产品,2018年后,别克每年都会有一款新车面世,到2020年,别克还会推出纯电动汽车。但目前,丰田大众比亚迪等品牌早已在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等新能源细分领域拔得头筹,新兴的新能源车企和互联网车企也正试图分一杯羹,在“群雄逐鹿”的新能源市场,未来留给别克“插一脚”的机会还有多少?

  

  面对豪华车价格不断下探、自主品牌持续突破、互联网车企后来居上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等挑战,上汽通用如何“拯救”老大难雪佛兰以及进入瓶颈期的别克,从而进行品牌突破,是其未来主要面临的挑战。

  而在应对这些挑战的时候,上汽通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重视中国消费者,解决质量问题。

auto.sohu.com true 汽车·大观 http://auto.sohu.com/20170206/n479989800.shtml report 19489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王慧实习生路梦怡假期结束,当其他车企准备满血复活时,上汽通用却要先还上去年“欠下”的债。2016年年底,上海市物价局宣布,上汽通用因实施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