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芳冉
网约车用短短的几年培育起了都市民众APP叫车的消费习惯,而共享单车却用更快的速度掀起一股骑行浪潮。无论是从发展性质上还是法律制约角度,网约车与共享单车都有着极大地共性,想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生存下去无法避免补贴用户这一手段。但共享单车却没能像网约车那样开放,只能算是“伪共享”。
共享单车激战正酣
一如当年网约车的火爆场面,共享单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被大量的创业者和资本快速涌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共享单车APP就已经超过30家。于是,造就了每天马路上上的橙、黄、红、蓝交相辉映。
打着“征服最后一公里”的口号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们,已经成功走出了北上广深,很多地域性的共享单车也开始涌现出来。因此,这个市场开始热闹起来,就像当初滴滴和Uber重构了中国出行市场,同样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单车市场,被视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搅局者。看到目前共享单车的这一现状,跟当初网约车兴起时一模一样,众多跟风搅局者都想分的一杯羹,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并不需要这么多的企业,租后能存活下来二至三家是必然结果,而这场洗牌为时不远。
其实透过火爆的市场表象看本质,共享单车行业燃烧的是一把“虚火”。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盈利,平台想的是把用户量做上来之后自然就能找到盈利方式,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方法。租赁单车的收费太低,跟投入相比很难产生有效的回报。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单车都是由平台采购然后租给用户,这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车租赁,只不过以手机APP的入口和载体给共享单车镀了一层金。反观滴滴和Uber,起步都不是平台自己买车,Airbnb也不是自己买房子,真正的共享平台是把A群体的物品拿出来,经过平台的运转操作,惠及C群体,共享单车显然不是这样。
创新型“租赁”乱象频出
虽说共享单车的经济模式是“伪共享”,但确实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不少“便利”。把车停在马路中央这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这么干的是肯定是个为他人着想的好同志,生怕别人找不到。那有些人把单车停在高速上是几个意思呢?
这都是小CASE,把单车据为己有的也不在少数,就连小学生都能轻易将锁拆掉,然后骑走。只花几块钱就能把单车骑回家,稍加改装就能增加一款时髦的交通工具,而且押金照退不误,某些天朝人民的智商就是高,素质则低的可以忽略了。不要以为以上这些行为就是奇葩了,更奇葩的就怕你没见过。车座上倒插缝纫针、二维码诈骗、单车被人丢进河、挂上树;共享单车被人上了锁、藏进了绿化带……
从数据上看,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56.3%的人群认为用户在使用租赁单车后,车辆随意停放现象严重,37.5%的人群认为租赁平台在车辆管理上存在漏洞,易造成车辆丢失,另外,还存在单车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车锁被破坏、车辆不够用等问题。
对于这些现状,专家学者在各种渠道发表谴责,但是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善。当道德的约束已经无能为力时,那就只能依靠政府来加强管理。但对于谁来承担管理责任,网友们却持不同意见。不少网友认为:政府如果管得不好,可能会把新生事物给管死了。其实国内的互联网产品都能在国外找到对标,但有些产品在国外运用得好好的,在国内却可能“水土不服”。一出问题,就去找政府,可是政府如果一管,又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共享单车也会有补贴?
网友的考虑也不无道理,政府不应该是出现问题再来管理,而是应该进行预见、预期管理,防患未然。或许是接受了网约车肆意野蛮生长的教训,共享单车从出现到引起监管部门注意的“空窗期”明显要比网约车时间短。
首先觉醒的是深圳交通运输委,2016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公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所投放的车辆规模应与全市的车辆承载能力相匹配;应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保险;收取押金的,须设立押金专用账户,接受第三方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公开收费标准,不得有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按照市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的要求,报送本地注册用户量、车辆规模和分布信息、车辆使用频率、车辆运行等数据。
面对已经开始显现出来的网约车的种种乱象,深圳交通运输委只是开了头,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具体措施还在路上,具体操作起来与网约车新政差别无几。
专家表示,除了政策上的不确定性,竞争的结果到最后一定是补贴争用户。综合而言,破坏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竞争成本和营收相比,能否达到平衡点,很关键一点就是考验互联网的玩法在单车领域能否行得通。
autowk
↑↑↑↑↑↑长按可复制到微信搜索公众号,我们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实用汽车资讯,为大家解决买车用车的各种难题,快来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