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创始人兼CEO张丙军在发布会现场演讲
坐落在北京751老炉区广场,静静伫立着四根大烟囱,它们与背后的裂解炉、管道纠结成一体,构成一组雄浑有力的工业雕塑。而在3月7日,这片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记载着煤气生产焦炉时代、裂解时代的老炉区又在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又一次裂解——分享经济的到来。
与时下流行的发布会方式一样,START创始人兼CEO张丙军和他的团队在灯光交筹,红毯铺地中举行了盛大的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
张丙军告诉大家,从这时起PP租车正式升级为START共享有车生活平台,而升级后的START将持续专注共享有车领域,实现从租车工具型定位向体验式共享有车生活方式的转变。他们的目标是“打造共享有车生活第一品牌”。
巧合的是,“共享”一词也正是时下最热门的词汇。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共享经济”升级为“分享经济”继2016年后再一次登上了政府工作报告。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一样,分享经济也热议大江南北。有分析认为,时下的中国是“分享经济的黄金时代”。
▲IDG资本合作人 李骁军
这或许可以从发布会现场IDG资本的合作人李骁军先生的发言中窥探一丝究竟。他讲了一段早年去美国的趣事:“刚到美国的时候只有几百美元,买了一辆一千美金的车,有人来借,不能借,车是小老婆,很重要,财产三个字都在车上。”
而现在“大家真正富有了,安全了,很多东西可以拿出来共享”。他说PP租车的这次升级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确,虽然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满街停满“共享汽车”,但这一概念和商业模式早已存在并持续发展。
打开手机自带的软件商店搜索“租车”,除了神州租车、一嗨租车这样的传统汽车租赁公司以外,PP租车、凹凸租车、宝驾租车等等P2P性质的汽车租赁工具层出不穷。PP租车APP上密密麻麻遍布北京城的“分享汽车”也似乎彰显了这一产业的活力。
张炳军表示,START将完成从租车工具型定位向丰富车型体验的共享有车生活方式的蜕变,实现用户“工具型”需求到“体验型+工具型”的升级享受。与传统租车行业的重资产标准化价格战玩法不同,STAR将着力盘活社会闲置资源,使车辆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同时,START将主推个性化的用车体验,除常见的家用轿车外,对驾驶乐趣有不同偏好的人都可以太过START平台找到自己心仪的车型。在这一概念中,“汽车发烧友”被定义为新的精准客户群体——通过START他们能体会到自己梦寐以求的车型;同时普通用户基本的用车需求也会得到满足。
不过,无论是“汽车发烧友”还是普通用户,有一个问题是谁也规避不了的——你敢把车共享给陌生人开吗?毕竟从物质的贫乏到富有,再到共享精神是个复杂的社会化进程。
活动现场,START的五位车主或车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们中有超跑俱乐部的成员,有痴迷于车辆动力的大学研究人员,有把全国唯一一辆宝马5系混动轿车分享给爱车人的阿姨。爱和尊重一起构建了和谐的分享体验。
而从START本身而言,其官方构想的本身就是建立在“以‘社交化’‘信任体系’等为关键词的共享经济”之上,是“基于特定圈子的社群共享经济”。
从1.0时代的PP租车,到2.0时代的START,START找到了适合自己存在的生态法则并在摸索中继续前行。而对整个“共享汽车”行业而言,安全与责任、体验和服务仍然是没有量化和标准化的问题。
在网络上,绝大部分“共享汽车”消费者则集中在几个方面:对车主权益的维护,例如丢失;对租客权利的维护,例如车辆安全性和合法性;对平台能力的质疑,例如费用结算、违章处理等。
毕竟从现阶段来看,很多问题处于法律的空白、制度的漏洞、监管的缺失之中。在肯定分享经济“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要“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
不过,不管怎么说,PP租车从1.0时代升级到2.0时代的START,对整个行业而言都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进步。中国“共享汽车”领域也将受益于这一次次的成功探索和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勿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