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国企改革”、“中国制造2025”、“中国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等关键词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词,各委员、人大代表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现要求和标准。此外,一些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提出的当前汽车热点话题,如清洁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共享经济、智能制造、皮卡进城等也引起行业关注。3月9日,第32期凤凰汽车《轩辕坛》针对2017两会汽车行业热点解读线下沙龙在北京举办。
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产销分别达到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无疑,汽车制造已经成为最能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产业之一。正如安庆衡在本期的《轩辕坛》上表示:“中国的汽车制造要是达不到世界水平,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实现中国制造2025首先应该把汽车做强。”
安庆衡
“中国制造2025”战略如何落地
“汽车行业是最适合落地智能制造的行业,因为它上下游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徐向阳在本期《轩辕坛》表示。从汽车企业的发展来讲,上汽大通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以及实践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2016年4月在北京车展期间,上汽大通正式宣布了要做大规模、智能化、定制化项目,即C2B项目。众所周知,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了一百多年,从最早的手工作坊到大规模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再到小规模柔性化标准生产,发展至今,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早期的智能制造,最初级的应该是单线、多品种生产。如今的智能化生产如何表现?
徐秋华
“大规模智能化定制生产,一定要跟用户交流,要正确把握用户到底要什么。”徐秋华表示。据悉,上汽大通的用户交互平台“我行MAXUS”发展到现在为止,粉丝已经超过40万人。上汽大通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智能化定制的SUV D90(预计是今年9月正式上市)在“我行MAXUS”平台上已经收集了超过6000个盲定客户。
安庆衡表示,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第一,要从基础做起,保证车在质量、排放水平、油耗、安全上没有瑕疵。第二,在设计上必须要有新的概念、新的水平。第三,生产线必须得智能化。第四,智能制造一定要跟网联系统结合好。“汽车行业从基础做起来,从设计、制造、供应、智能网联各方面全面抓,把汽车水平提上去,把质量稳定下来,把成本降下来,竞争力提高,我们的汽车就强了,汽车强了,中国制造也强了!”
或许,上汽大通所提出的C2B智能、定制化、大规模生产模式,就是走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路径之一。
“C2B定制化生产”
C2B定制化生产是什么概念?与传统消费者购车时的自由选配装置有何区别?简而言之,以往是生产厂家作为主驱动力,主动生产车型、提供配置供消费者选购。而上汽大通所提出的C2B概念,是颠覆了传统模式,由消费者作为驱动力,通过收集用户的需求,来完成一辆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等全过程。
刘明
“当然,这不是说一定要满足每个客户的需求,或许将来有一天会越来越多满足,但是这里面总是有一个技术的边界。”徐秋华表示,比如,成本的边界、供货期的边界、设计的边界、制造的边界、供应链的边界以及政策法规的边界等。然而,边界是可以拓展的,“可以不断拓宽边界,尽量去满足用户。”徐向阳表示。
其中,关于政策法规边界问题,刘明表示,“智能制造是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过去我们的一些法规上目录会很死,基本上按照批量化生产思维来定,每个车型都要测试,进公告。未来这种智能制造的需求,每个个性化的车型去测试去上公告,显然不符合需求。一些外观性的东西,涉及到非常私人化,不影响安全、环保,我觉得应当给一定的空间。”
唐驳虎
一个新的业务模式的诞生,是对现在想法的一种挑战。“我们认为C2B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流程的变革,流程的颠覆,以及组织的变革。现在在标准化产品时代,我们来试点售后服务。将来C2B实现之后,我们的管理复杂程度可能是现在的十倍,甚至百倍。”徐秋华说。迎难而上?上汽大通为什么要选择C2B这条路?除了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之外,上汽大通也迎合了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
距离2025还有8年,但是真正实现中国制造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汽车不在思想上、技术路线上进行改革,是生存不下去的。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没有智能网联的措施,没有智能制造,没有诸如C2B这样的模式,汽车是没有市场的。”安庆衡说。
正如唐驳虎在《轩辕坛》上所言,德国叫“工业4.0”,中国叫“中国制造2025”,其实背后的点都是一样的,都是智能制造工厂。为什么要搞智能制造工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智能工厂的出现最大意义是给消费者提供了大规模定制的可能。汽车行业有很多很先进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比较落后,从消费者看来就是配置。比如去4S店提车,配置基本上是限死的,基本款、至尊款、尊荣款,按说汽车作为工业生产品应该是可以实现定制的,但是现在还没有。
当下,上汽大通的C2B定制化生产,为像唐驳虎这样的消费者提供了选择的可能。而这一路径,或将就是当下践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最佳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