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3·15晚会的作用在逐渐弱化,但其对于舆论的影响依旧十分巨大。每逢3·15晚会,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都会对“上榜”企业进行一番热议和剖析,但随着3·15的热度逐渐衰减,有关于消费维权的声音也往往随之减弱。可谓是一晚高潮,三日闲聊,半月无风声。
Forest | AutoKol
有媒体同行曾说,汽车人是没有节日的,如果非要生拉硬拽一个给汽车人狂欢的日子,怕是只有3·15了。而对于这样一个“节日”,又当如何评判?
被分流的影响力
当汽车成为了人人可以触及的消费品,它毫不意外地成为了3·15晚会的常客。
近年来,被曝光的汽车行业丑闻不胜枚举,例如锦湖轮胎过量掺入返炼胶、大众DSG问题、江淮车身生锈、海马油耗造假、4S店小病大修、路虎变速箱故障、车易拍差价骗局等等,而每当3·15中有汽车企业“中枪”,汽车圈内自然要“狂欢”一番,该声明的声明,该批评的批评,爱看热闹的期待事儿再大一点。
每年的3·15前后,也是车企公关们如履薄冰的日子,一场场公关和反公关大战明里暗里地展开。
从2013年让3·15晚会权威性大打折扣的“大概8点20分发”事件,到2014年、2015年晚会前央视开始播放大量车企广告以及“热门上榜车企”的安然无恙,公关在背后发挥的力量几乎显而易见。
太多本不属于媒体行为的局外因素掺杂进来,让这样一档有着央视背景的消费者维权晚会,开始饱经“水太深”的民间热议。
不可否认,3·15晚会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但它的职能却从最开始“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发生了变异,逐渐演变成给公众以谈资的大众化晚会、车企相继公关的“执法型”栏目甚至成为一场行业的考试,被点名的车企被划入“下等生”范畴,而没有被点名的车企则易产生“优等生”的自我感觉。
如此一来,3·15本应是鞭策各行各业、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强大影响力也被分流了,行业以及公众对3·15晚会的过度解读,让一件本应单纯的媒体行为变得复杂起来。
应该被正视的局限性
3·15晚会的影响力被分流有些令人无可奈何,但其本身的局限性也理应得到正视。
近日,一张调侃式公关声明模板,火速在各大社交平台传播开来。
一段极其官方的声明,在加上了红字部分的调侃式“注释”后,显得尤为滑稽。而这样一番舆论的背后,却或多或少地体现了3·15晚会的局限性。
自1991年开办以来,3·15晚会已走过了26届。自开播以来,3·15曝光了很多欺骗消费者的黑幕,也对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行了长足地教育,无疑,3·15晚会在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方面发挥了很多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源于其本身的局限性,这样的作用开始逐渐弱化。
首先,3·15晚会终究是媒体活动,与执法行为有本质区别。这也导致企业公关的身影在3·15晚会前后活跃起来,比如上面的声明模板,就是在3·15晚会开播以来被逐步总结而出的常见套路。
而在近年来,甚至被点名也成了企业公关的武器,利用央视的曝光度实施炒作。比如,在此前3·15晚会曝光饿了么外卖黑作坊之后,饿了么公关直接发布微博,“对不起,饿了么今天忘记给央视续费了”。
在此姑且不对饿了么的公关水准展开探讨,但类似事件却显现出了央视作为媒体与执法部门的差异性,在单纯地曝光之后,相关问题能否得到实际解决,实则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3·15晚会一年一度的频率无法顾及整个消费市场。
单就汽车行业而言,截至2016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94亿辆,平均不到10人中就会有1人产生汽车消费,如此产生的汽车消费维权需求自然数不胜数。对于3·15晚会这样一档一年一度的栏目来说,能发挥的实际作用相当有限。
况且,3·15晚会对于单一企业问题的曝光实难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多年以来,大多数被点名的企业往往都是自觉时运不济,能真正痛下决心整改的企业少之又少,而没有被点名的企业又岂会自我反省?
以去年被曝光欺骗买卖双方赚取差价的二手车交易平台车易拍为例,在广告语中大肆宣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车易拍在被曝光之后,做出了“这是目前二手车电商平台普遍的收费规则”回应,这样的“悔改”态度显然难以令公众买单。
而自其被曝光之后,二手车电商平台依旧乱象丛生。人人车售卖重大事故车、瓜子二手车售卖“命案车”、武汉泡水车公开拍卖、优信二手车被曝库存数量造假……在二手车这样一个诚信的重灾区,3·15晚会的曝光显得十分乏力。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升级,3·15晚会本身的局限性愈发凸显出来,而对于公众、媒体以及行业人士来说,都应该去正视这种局限性,而非过度将其解读为拥有处罚权的执法者或是解决行业乱象的救命稻草。
拒绝一晚高潮,三日闲聊
尽管3·15晚会的作用在逐渐弱化,但其对于舆论的影响依旧十分巨大。每逢3·15晚会,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都会对“上榜”企业进行一番热议和剖析,但随着3·15的热度逐渐衰减,有关于消费维权的声音也往往随之减弱。可谓是一晚高潮,三日闲聊,半月无风声。
在3·15影响力被分流以及其局限性逐步凸显的形式下,这样来去匆匆的舆论和重视使得3·15晚会给予行业乱象的矫治同样来去匆匆。
实际上,解决消费者维权问题、消除行业乱象等绝非一日之功。对于公众、媒体、政府以及汽车行业从业人士而言,应该正视3·15晚会能发挥的作用,对于汽车行业的种种维权问题,完善相关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建设透明渠道、提高诚信意识等等才是解决之道。
这些,显然需要长久的努力。
而如同我们不应该只在妇女节才尊重女性,不应该只在情人节才加倍恩爱,也不应该只在父亲节、母亲节才恪守孝道一般,如果说3·15是汽车行业的节日,对于汽车行业的问题我们又岂能是一晚高潮,三日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