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ID: geekpark),转载请联系出处
正如凯迪拉克所代表的精神那样: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中国互联网的开始,则来自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出。邮件中只有一句话:「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1987 年的秋天,这句话爬过通信速率仅为 300bps 的网络,从北京蹒跚地奔向世界。
那一年,马云二十三岁,即将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尚未迷上太极拳,也还没体验到「一个月挣二十个亿」的「难受」,正计划着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刘强东十三岁,应该还没有发现自己「不知妻美」的脸盲症,十年之后,他的光盘生意才刚刚起步;而胡玮炜在那年只有五岁,无论是极客公园的科技记者,还是文艺娇美的创业明星,都看似遥不可及。
那一年,大多数中国人对于「互联网」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这三个字上,没有一丝更多。
又过了七年,中国才通过 Sprint 搭建的 64K 国际专线正式接入 Internet。那时,王兴还在念高中,周鸿祎正在北大方正写程序,李彦宏刚刚兴冲冲地来到华尔街。
马云在这一年终于从人民教师的岗位上光荣退役,正式「下海」。他先是在一家翻译公司任职,和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马云仍相信英语是一个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最佳渠道。直到一次赴美出差,在美国朋友的「逼迫」下,名叫 Jack 的中国小个子战战兢兢地第一次体验了互联网——关键字「China」,搜索结果为零。
相比曾经的谋生本领——英语,马云才知道,互联网才是那个真正的能连通中国与世界的工具。精明的浙江商人一下子如获至宝,这是一个既「很有意思」,又能在中国「大有作为」的东西。
回国后,马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一家名为「中国黄页」的信息发布网站。在当时尚未接入互联网的杭州,多数人都将马云当做了一个夸夸其谈的骗子。最终,他只能托美国的朋友将「中国黄页」的网站打印出来,寄回中国,以向潜在客户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
在「中国黄页」诞生前不久,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国首家互联网公司的「瀛海威」成立。他们在当时中关村的南门边上买下了一副巨型广告牌,用暴力的对比色涂刷下一句话「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 1500 米!」直至今日,这仍然是多数中国人对于「信息高速公路」一词的第一印象。
同年,当时的邮电部电信总局开始在北京和上海,面向社会推出互联网接入服务。
从那时开始,互联网在这个国家才算是真正地活泛了起来。崭新的「信息高速公路」之上,狂奔起了一代又一代的冒险者和他们朝圣伟大的梦想。
三十年的中国互联网,像是一片永无岛,帮助这个国家将曾经谨小慎微的灵魂释放出恢弘不羁的勇气——这种被称为「互联网精神」的闪耀,一如凯迪拉克信奉的勇气与骄傲。
适逢中国互联网三十年,极客公园和凯迪拉克一起,将陆续用 30 篇文章,向中国互联网三十年中的勇敢探索者致敬。
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