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9日东风与日产正式签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之后,日前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又向记者透露,合作成立的新公司将争取在明年1月,最迟不超过3月份正式成立。在领导高层人事上,新东风的总经理将由日产委派,董事长由东风方面出任。合资成立的新东风将着眼于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合作规模和深度空前
图:新东风成立后将不再仅仅只是某一款或几款车型的合作,而是在包括日产的全系列车型。
此次东风和日产的合作,和以前的合作方式有明显的不同:根据此次正式签署的协议,新成立的公司名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而没有采用国内合资企业惯用的“东风日产”,从双方的解释看来,这个名字也将更务实,毕竟对消费者来说,能看到什么车型更现实;在具体投资形式上,东风全部以企业现有资产投资,日产则将在新“东风汽车”中直接投资人民币85.5亿元(10.3亿美元,1204亿日元)以获得50%的股份,这是国外汽车巨头第一次不分多长时间累计投入多少,而是马上掏出现金;双方的合作项目也不再仅仅是某一款或几款车型的合作,而是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和客车全系列。另外,此次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将共同组建一个旨在开发新车型的技术研发机构,在2006年以前,日产将继续投资200亿至300亿日元专门用于在中国产品的开发,着眼于整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此次合作,无论在规模还是深度上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
强强打造新竞争力
东风此次与日产的强强联合,被认为是中国汽车行业内继20天前一汽和丰田全面合作之后的又一大手笔,在规模和深度上甚至超过了一汽和丰田的合作(一汽和丰田的合作不包括卡车项目),双方全面合作之后的目标就是共同建立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用日本汽车的先进技术加上世界级的管理,再加上前景广阔的中国汽车市场,打造新东风的核心竞争力。据介绍,新“东风汽车”将从2003年开始生产“阳光”。
东风集团也将通过此次合作改变自己在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成立于1969年的东风汽车公司,是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三大汽车公司之一,但在和同为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的一汽、上汽的竞争中,东风集团却显得相对落伍:一汽和德国大众的合作根深蒂固,“天一重组”后,一汽又和日本汽车业的巨人丰田直接联姻,形成了一汽、大众和丰田合作的金三角;上汽集团也在不断整合自己和大众、通用的合资资源,而东风集团,长期以来的合作伙伴只有法国雪铁龙一家,此次东风和日产的全面合作,如果在加上控有一部分日产股份的雷诺,将可能建立东风、日产、雷诺的金三角,取得“三赢”的局面。
挥别世界汽车的“加工厂”
东风与日产的合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可能给整个中国汽车的合资模式带来震动.尽管和世界汽车巨人牵手合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遗憾的是,我们时到今日仍然拿不出多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国产汽车品牌,我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步伐仍然处于“量变”的积累之中,其关键的原因,就是以前的合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几款车技术转让的表面,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持续发展。
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以在政策的保护下满足于CKD(进口组装)或OEM(贴牌生产),那么在加入WTO之后,随着竞争环境的逐步放开,外资将有可能突破外方在合资企业中所占比例不得超过50%的规定,甚至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那么届时我国的汽车企业就很难在同一个平台和世界汽车巨头竞争,我国的汽车企业,迫切需要突破一个合资经营的瓶颈,由简单的技术转让到着眼于培养汽车企业的持久竞争力。此次东风集团大胆的全方位和日产合作,就东风而言,可能只是一个国有企业竞争的需要,但对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却可能意味着中国寻求外资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引进外资的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中方让出销售市场,外方出让技术的简单合资,企业也是基于某种车型的简单合资,并非完整的企业,没有着眼于创造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东风日产此次合资的深度跟其他案例完全不同,它的意义在于两家公司的全面整合,创造性地使‘新东风’具备了造血能力,独立参与国际竞争。这种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对中国其它汽车企业来说,意味着一种更深层的合作,将着眼于培养国内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参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它正式启动后的合作效果。也将给整个行业带来示范效用和思想更新,是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汽车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中国汽车企业要想摆脱“世界汽车的加工厂”的尴尬境地,或许东风的此次合作不是理想选择,但对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却可能是一种最优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