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人们谈起江淮时,总觉得这是个地方小厂,似乎成不了大气候。现在,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在轻型客车底盘领域占据全国第一的位置,轻型卡车销售也年年增长,去年刚刚面市的瑞风MPV赢得了市场“满堂彩”,江淮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企业,一跃成为我国“3+9”中的一员了。但是,在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跨国公司纷纷将目光对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今天,江淮汽车公司——这个地方的企业将如何面对未来?左延安先生的想法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记者:您这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提出什么议案? 左总:我没有准备提出议案,只想提个建议,就是建议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给我们这些地方企业和大企业一个同等的待遇,特别是某些政策资源方面。实际上,去年在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已经有了一些说法,比如清理税费、清理规费等等;在市场的统一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前一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再一个,舆论导向有明显的变化,鼓励私人消费,鼓励信贷消费,如果没有信贷方面的支持,去年轿车市场的井喷是不可能出现的。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问题,汽车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政府只要把市场环境搞好,这个产业就能够健康发展。 前些年,人们对韩国汽车工业的议论比较多,认为韩国汽车工业的成功主要是政府集中利用资源的成功,而实际上韩国政府在培育市场方面、培育消费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可做。 记者:现在,江淮和现代合作处于非常微妙的状态,站在全国角度看,跨国公司看中的全部都是大企业,都在和大公司在搞合资合作,他们还没有涉足我国中等的企业。以前,政府给个政策,企业就可以获得大笔资金,企业的规模一下就上去了,现在不允许了;靠股市筹集资金也是很难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下,您认为,像江淮这种规模的企业应该怎么办? 左总:我认为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与外国企业的合资合作恐怕是所有企业都想做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跨国公司要和东风、上汽这样的大企业集团合作,而不和地方企业合作呢?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国外企业到中国来多数是想做轿车,轿车是国家重点扶植大集团,其他的企业要进入轿车领域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挂上大公司的牌子,合资批准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否则就非常非常困难。所以,地方企业没有什么选择,只有一条路——自主发展、滚动发展,在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加入大集团问题上,如果是平等互利还可以,否则风险非常大。 记者:在这种环境下,江淮还是在自主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发展中寻求合作的机会? 左总:对,不能等。我认为江淮在合作方面的心态最好,“六五”我们加入南汽集团,“七五”加入一汽集团,10年一事无成,“八五”开始自己干,现在至少说生存下来了。10年获得了一个感悟——没有人能救你,别指望别人帮你,只有靠自己。三五年内一定要找到自己发展的道路,做好江淮板块,创造条件积极参与产业重组。 记者:所以您要在人代会上提出公平竞争的问题? 左总:对呀,如果在投资项目上给我更大的空间,我未必不能发展起来。这么多年来,江淮是个和政府讲诚信的企业,对上、对下、对社会都是讲诚信的企业,老老实实地在那里做。 记者:最近我们看到,一些大企业的一流人才向中型企业流动,您有没有想从别的地方吸纳一些人才过来? 左总:我也想吸纳人才,但是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人家从一个国有企业离开,再到一家国有企业?吸纳人才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待遇,还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否则吸纳了也会流失,目前还没有多少人了解江淮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人才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个机制问题。安徽有个公司,通过国有股减持,企业管理者持股、经营团队持股,实现了股份的多元化,股权多元化后就实现了产权的连带性清晰,解决了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我觉得像江淮这样的企业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产权结构的优化,国有控股、经营者适当持股,职工小量参股,使产权多元化而且结构合理。 另外,我们有后发优势,我们的人员少,特别是冗员少。现在,汽车业和IT产业一样,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先进的管理,都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获得,就看你愿不愿做。所以,现在你不要说企业规模不大,从另一个角度看,规模小也是后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