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逼迫跨国车商为中国市场和用户特别设计车型已经成为时尚。如何为中国用户开发 一个成功的车型?在中国的跨国车商之间正在较劲……
·大众的本土研发只相当于我们的初级水平
·东风日产的第二阶段研发:在中国和日本有明确的分工
·最核心的零部件发送机和变速箱何时才能国产?
我要评论
东风有限乘用车公司研发中心长 内山政昭
polo
高尔
第一幕:大众的本土研发只相当于我们的初级水平
主持人:东风有限汽车公司在谈到中国本土开发时,总是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来区别,那么,这几个阶段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本土开发能力?我们知道其他合资公司比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都在做本土的自主开发,与此相比,东风有限的又有哪些不同?
内山政昭 :你说的这些厂家大多做的还是车壳子的开发。我们在开发能力上不是把车壳子当做最重要的,不太看中,真正的技术不是这个。
我认为,就大众这些公司做的本土研究开发来看,只相当于我们做的第一个阶段的水平。仅仅是初级水平。他们做的仅仅是把零件拿到中国来国产化。系列的产品还是以前老的方式,在国外整体开发完后整车再引进。最多在中国做适应性再开发。这就像我们所说的第一阶段:把零部件拿来进行国产化。
就我们的情况来说,老款蓝鸟的 开发就是第一阶段尝试。新车 先在日本上市,等半年以后或者一两年之后复制到中国进行国产化,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第一个阶段……[全文]
桑塔纳
帕萨特领驭
第二幕:东风日产的第二阶段研发:在中国和日本有明确的分工
主持人:详细说说东风日产与大众的不同?
内山政昭 :东风日产现在已经在做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的研发了。我们的第二阶段是指: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和中国客户的需求进行开发的同时来推进国产化,比如说我们自己的 TIIDA 的三厢、两厢车以及今年竞争的厂家比如本田、丰田也都处于这种阶段。
但是本田、丰田在国内和国外的责任分工是不一样的,丰田和本田基本所有的工作在日本做了,作为东风日产我们在日本和当地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协同进行国产化的开发和车辆的开发。作为我们的分工来讲,是否能够满足中国客户的需要这样的商品,我们要对它进行实验和设计功能的评价,然后把这个再反馈过去,这是我这里所承担的责任。
具体地说,第二阶段是指:国产化在 SOP 之前,也就是说车辆投产之前开始国产化,希望把国产化的进程能够提前到车辆投产之前,这是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投产之前不是指在中国投产之前,而是在全球投产之前。我们现在具体做什么工作?国产化的开发出来的东西是否为客户接受,这个确认工作是我们研发中心在做的。中国客户的一些要求反映到商品上,对商品上的一些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反馈给日产的研发中心,然后我们自身也参与到日产研发中心对车辆的开发活动当中。总之,车辆的开发要由我们的研发中心主要来负责车辆的开发工作,但是我们现在规模还没有达到要求。现在靠我们自己的自身力量要达到这个目的的话,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全文]
蓝鸟
轩逸
主持人:第三阶段是指什么?现在有没有代表车型?
内山政昭 :当然我们下一步还有第三个阶段。至于我们的第三阶段,从一开始就是我们自己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查,然后跟日产的各个 NTC ,跟日产各个技术中心一起协同进行车辆的开发,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设计出能够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车辆,同时价值又是非常高的,而且是中国客户能够购买得起的车辆,能够做到这一点。第三阶段,从起源上,东风日产就参与进去了。
骏逸是日产全球在中国首发,也就是说在中国上市之后再拿到其它国家上市。现在骏逸的投放来看,我们的骏逸和 TIIDA 已经达到日本本土的水平,成为日产的标杆。从 TIIDA 开始,产品质量、新车投放的质量达到了最高水平。现在开发这块,刚才介绍了新车开发的工作量,刚才说到骏逸基础性的开发过程。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全文]
颐达
骐达
第四幕:最核心的零部件发送机和变速箱何时才能国产?
主持人:刚才说了轩逸,包括发动机、 CVT 变速箱有没有什么国产化的计划?另外一点,现在在发动机上面大概有九十多家可以配套的企业,中国日产发动机采购件大概占的比例是多少?
内山政昭 :关于 CVT 的国产化有很多困难,我们正在做 CVT 搭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块我们已经在探讨。整体来说希望 CVT 能够国产化,但是由于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全球的供应能力问题等等,从我们来说还是希望通过国产化降低成本。
关于零件的采购,我们是从四个方面考虑的,平衡的基础首先是质量要达到要求,然后是成本也要达到要求,还有交货期,还有研发能力。对于所有的厂家,对于所有的供货商在公正透明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终决定选用哪个厂家的零部件。具体要问我从汽车厂里面采购率大概有多少,这个具体数字我不太清楚,但是可以说我们采购的零部件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
第一,现在所有的车型都达到了国家制订的整车管理办法和要求。
第二,我们一直在致力于与中国最有实力的零部件厂商达成合作,并且把他们推荐到全球的采购体系当中。
快速增长的市场逼迫跨国车商放弃过去屡试不爽的原装引进国际车型的做法,为中国市场和用户特别设计已经成为时尚。
无论是自主品牌的企业,还是合资公司,都已经不满足于对车壳的改造,而是深入到了发动机、 底盘 等核心研发能力的中国本土化。
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的重庆生产基地,VOLVOS40和马3还有福特FOCUS是共线生产。这种高档豪华轿车与比它低些档次的轿车同平台生产,在中国已经不是希奇事情。比如,尽管价位相差不菲,克莱斯勒 300C 和奔驰在北京是共线生产。
尽管共线,VOLVOS40的国产却比马3顺利的多。马3虽然是一款竞争力强的车型,但是,在中国无赖卷入了长安、一汽、马自达、福特四方的资产和股权迷圈,所以,遭遇了刚上市就被迫停产的难题。
VOLVOS40却出很多专家的预料,并未蹈马3停产覆辙。因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