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研发是世界汽车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倍受批评的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现状究竟如何,本期带你走进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心脏"……
摘要:类同于其他公司在没有建立技术中心之前,或者正在准备建技术中心的情况,叫做复制性国产化,这个阶段我们比较代表的时期是蓝鸟车型。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第二个阶段,开发性国产化,所谓开发性国产化和复制性国产化的本质区别,不是将现成的产品全部原封不动的导入国产,而是根据我们客户的风俗、习惯、爱好等等方面的情况,产品根据中国国情,让中国用户喜欢,这是开发性国产化。
摘要: 提到在今年的秋季,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将有一款新车投放市场,事实上不是一款,而是两款,这款新车基本定位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中国客户的需求所设计的,并且在日产全球系统第一次投放,是主要针对中国市场开发而在全球第一次投放。 童东城:提到在今年的秋季,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将有一款新车投放市场,事实上不是一款,而是两款,你谈到的这款新车基本定位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中国客户的需求所设计的,并且在日产全球系统第一次投放,在中国是第一次投放,也是在全球第一次投放。这款车从国产化的程度方面来说,比其他款的车国产化程度更高,我们配置了2.0全新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应该说目前在全球也是领先的,更重要的乘坐舒适性以及内部的空间,对客户来说是更加喜欢的。
主持人:技术中心会不会设计汽车的外部造型?接下来可能你们有几款车涉及到改款等问题。 任勇:我们研发中心第一期还不具备造型的功能,但是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的责任,实际上大家从看到的天籁轿车、TIIDA轿车,我们的人员已经进入到日产的研发中心,代表中国的客户对造型进行我们的一些提案,所以这项工作实际上已经在开展,但是我们的硬件设施在第一期现在还没有到位。
主持人:我们也参观过泛亚和大众在上海的研发中心,目前我们跟他们在规模方面可能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知道花都研发中心未来的追求目标是什么?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现在在欧洲和美国,大家可能都知道,所有的发动机和平台开发,都是以日本NTC研发中心为主导进行设计的,吸收各地用户评价和愿望,在各地销售的车辆,主要的开发由各地为主导,但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全球通用的问题,这也是今后中国研发中心的发展方向。
陈实:美国的车在大家的认识中,不太注重细节,跟日本人比可能在市场接受程度上就低得很多,这是坏事,但是也成好事了。我们充分利用泛亚中心,我们君越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了600多项的改动……
陈实:另外,我也了解到,现在北美对中国工程师内饰方面的设计觉得非常了不起,可能中国客户对内饰的要求比美国也高,都希望尽善尽美,美国常常只把车子看成代步工具,但是现在美国市场要能够有竞争力的话也注重到细节。所以中国汽车市场现在就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将来这种影响会更多。
尹家绪:总体情况,2004年投入上长安总共在开发上投了6个亿,占当年的汽车销售收入的比例是7.5%,2005年年我们已经投入了10个亿。从科研项目来看,2004年我们有重大的科技项目是34项,2005年是41项目。 从我们整个开发的流程来看,首先是市场部做市场调查研究和产品策划和前期的方案认证,然后把产品方案定下来之后,就在汽车工程研究院做具体的开发,然后开发完了之后到工厂技术处,就是进入批量生产的时间,我们工厂都有生产技术处就是进行批量生产的。
摘要:在数字化设计能力方面,我们长安的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大概是51台。还有前面我介绍的,在重庆、上海、欧洲我们有三个地方从事开发设计,这三个地方数据是通过中国电信的一个网,可以同步的,就是说所有的数据我在上海可以把这个数据调出来,我在欧洲也可以把这个数据调出来。我们的长安专线。 什么叫研发能力?长安的汽车工程研究院这块,从数字化设计到分析,就是说设计完了之后要进行优化分析,然后再到样车的制作,制作完了之后还要靠试验验证,验证有什么问题再回到设计,然后再进行分析,再做样车试验,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主持人:您昨天谈到东风本田成立了研究中心,现在跨国公司把研究中心建在国内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定位和战略是不一样的。东风日产的研究中心也挂牌了,东本研究中心定位是什么样的? 刘裕和:我们在12万辆建设的时候,除了生产体制的建设之外,还有一个建设内容就是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现在已经接近完成。建成和投入使用的是整车排放实验室,可以进行欧三、欧四标准的实验,甚至为今后欧五、欧六的排放实验做了必要的预留和准备。可以做耐久性、可靠性的实验,还有整车实验室、噪声实验室、低温实验室和动力性实验室等等。作为东风本田合资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有几个功能。
研发是世界汽车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倍受批评的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现状究竟如何,本期带你走进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心脏"……长安、上海泛亚、东风日产……它们虽然只是中国汽车业的零星个体,但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坚持着从复制--开发-同步开发的清晰路线。也许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些 中国汽车业未来创新发展的希望。因为,从这次采访中你已经不难看出:中国汽车研发的 "软肋"正在变"硬"……
福源同志1969年参加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直至2004年5月因病去世,他为党和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尤其是为中国的汽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福源同志历任第一汽车制造厂轿车分厂工程师、副科长、轿车厂副厂长。1974年,年轻的吕福源成功地组织开发了红旗轿车后桥齿轮计算程序,创造了第一个齿轮计算程序。
他留给我们很多的教诲与思索 59岁,正是一个人经验丰富、精力旺盛、干事业的好年华,但是前商务部部长吕福源还是没能抵御住病魔,被其无情地吞噬了,他带着两袖清风,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