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师:我们也看到最早进入的自主品牌有几家主流企业已经成下滑趋势。[详细]
贾新光:因为汽车市场还在大幅度增长,汽车市场的潜力还很大,出口的前景也很好,这是吸引投资的主要原因 …[详细]
|
| |
实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厂家多还是少,而是制度本身有问题。既然要控制数量,就应该坚持到底,学习韩国经验,为什么只学行政手段,不学坚持原则?另一个大问题是汽车产业只有进入的口,没有出去的口,成了死水。过度的竞争,企业规模大不起来,技术水平难以提高,有的企业只能搞价格竞争,没有别的本事,市场秩序非常乱…[详细]
| |
|
钟 师:经济型的车其实已经很多了,价格战也杀得非常厉害,中级车在中档车这个细分市场始终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所以走到一个天花板或者进入到一个瓶颈…[详细]
贾新光:小排量车,特别是微型车,在价格方面已经难易再降,而生产成本却不断抬升,中级车价格不断下降,挤压了微型车的空间,所以难以为继…[详细] | | |
因为中级车一般来说在中国的整个市场区间应该来说还是比较讨巧的,如果自主品牌的性价比做得更好,质量也比较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话,这里面的扩展空间还是蛮大的…[详细] | |
|
贾新光:现在国内自主品牌产品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缺乏中国风格,现在都去找意大利或其他国家,中国消费者对国外文化还是能够接受的吗?[详细]
钟 师:新的轿车企业要成功的话,到底它的着眼点在什么地方,要形成新的轿车产品和其它的老的轿车企业产品有差异化,但是做差异化很难…[详细] | | |
一般很多企业依样画葫芦或者随波逐流,表面看是风险小一点,哪个市场热销就追哪个产品,不光是汽车产业其它产业也都是追这个路子,跟风的结果就是克隆,克隆就是重复同质化,最后就是价格战,最后全部死掉,我们在手机、家电很多消费品领域里面看到同样的东西。真正维持长久生存的话,还要有自己特殊的产品差异,要有自己的定位,要跟人家做得不一样…[详细] | |
|
晏 成:如果从业内人士来分析的话,这六家谁的胜算比较大?
钟 师:不管它原来做商用车的时候底子多厚,做了轿车毕竟是一个新军,有待于他们在后几年的市场拼搏当中去体现。
贾新光:想当老大,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详细] | | |
从实际操作来说,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非常小心的,因为说句实话,如果一上来冲刺很强,投资规模也很大,把产品的产能做得很大,万一市场根本不是按照你的轨迹在走的时候,你的产品比如能造十万台的产能你可能一年就卖一两万台,那时候你可能哭都来不及。企业说产能是十万台,可能投资规模就按30万台做,再卖一两万台也没有关系。实际做的时候会很保守,说的时候会很大胆。做制造业看这十年的风风雨雨,大家成败经验都看得很多,所以大家也不会那么傻,不会盲干…[详细]
现在的消费者主体开始发生变化,80后逐渐进入汽车消费领域,他们的消费观念、需求特点和上一代人都不同,所以企业要敏锐地抓住这一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详细]
任何企业市场的成功不取决于你造了什么车,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卖车,用什么品牌来卖车,这是最大的挑战。造车现在对这些企业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详细] | | |
贾新光(搜狐汽车首席评论员):中国已经经历了数次“汽车热”,大家都想搞轿车,把汽车行业看成是一个对GDP增长贡献大,拉动税收和就业多的产业。90年代以前,中国汽车市场是供不应求,价格高涨,所以吸引力很大…[详细]
|
钟 师(中国汽车资深分析师):不但建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现在的土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上扬,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关键问题是找到适合的地点越来越困难,因为有几十个厂家一轮一轮已经把这个市场基本掠夺得差不多了,你再去开发耕耘一类市场或者二类市场,你选择经销商也会存在困难,选择好的店面地点也挺困难的,这是不利的方面…[详细]
|
晏 成(搜狐汽车副主编):这6家企业选择这个时候纷纷做轿车,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市场还在增长,今年的增长达到20%多,有很好的机会。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挑战也还是非常大,现在轿车价格在不断下降,CPI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竞争非常激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6加企业可以说是"高位入市",需要谨慎防范风险…[详细]
|
|
精品栏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