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回到刚才说的“高位入市”的概念。
这六家企业选择这个时候纷纷做轿车,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市场还在增长,今年轿车增长会超过20%,从市场成长性来谁说,目前是个很好的机会。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挑战也还是非常大的,竞争形势比当初吉利、奇瑞、华晨做轿车的时候要激烈的多,还要面对合资企业低端产品的直接竞争,因为它们的价格也非常低了;另外,就是目前CPI和原材料不断上涨,汽车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了,但价格却在不断下降。这对于规模和积累的新加入者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当初那种只要推出一个轿车就不愁卖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家觉得6个企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机来进入?“高位入市”们会不会有危险?
钟师: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原来做商用车或者是做乘用车里面偏商务型汽车的企业热衷于做轿车,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之后便于我们往后的理解。我们看到有些企业都是省里面的挂号项目,有些中西部或者是西部的省份因为地方政府急于增加省里的GDP,也为了倡导新型工业化战略,做工业化的强省。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当然希望有一些企业在某些领头行业里面有所作为。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制造业里面能产生很大产值和利税的唯有汽车业,现在还找不出其它的行业,除了垄断企业以外,竞争性的行业里面能找到好的行业突破口就是汽车业,各个省不约而同把这个厚望寄托于汽车产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很多企业转到轿车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行业里面,商用车的增长速度放缓,增长的空间也受限,商用车在中国发展要比轿车更加成熟,所以说大家已经势均力敌,整个盘子势力瓜分比较完毕,要创造新的奇迹也是不太容易的。乘用车这块因为增长空间都是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不但在中国引人注目,而且在整个全球汽车产业里面也是相当令人瞩目的。大家不约而同把这个目光又朝着轿车产业发展,这样看起来就比较合乎逻辑,政府对于就业、GDP的追求而产生的行政推动,企业自身想进入增长仍很高的轿车市场获取利润,这两个因素是推动很多企业转到轿车领域的原因。
贾新光:中国的市场还是很大,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原来市场的增长主要靠几个大城市,现在主要靠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新进入轿车的企业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直接同大品牌展开正面竞争,要避开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寻找细分市场,寻找市场机会。今年1-9月,轿车的增长速度已经低于商用车的增长,说明轿车市场发生一些变化,最主要的是小排量增长趋缓,微型轿车产量大幅度下降,而1.6以上到2.5排量增长非常快,对市场这种变化要很好把握。有的企业看中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比如比亚迪明后年要出电动车,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主持人:钟老师刚才谈到,各地政府非常希望用汽车行业来促进当地的GDP,因此会推动当地的国有企业进入轿车。不过,这6家里面里面有两个民营企业,一个是长城,一个是青年,他们受政府的左右会少一点,进入轿车应该更多是他们自我的主动追求。对这2个企业,大家如何看?
钟师:长城这个企业这两年发展比较快,在皮卡和CUV方面绩效比较显著。青年汽车企业的名称不是很大,但是它的产品能力很强,业内都知道。它的京华尼奥普兰大客车在中国的高端市场占有率非常非常高,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能把一个大客车做到这个程度实际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两家民营企业受到政府驱动不是很明显,主要还是从自身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
我们看到中国汽车业有一个特点,做商用车的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或者成为某市场领头羊的时候,他们的雄心自然也在膨胀,必须要做大——既然我能够在目前的品种上做到全国销量第一或者份额第一的话,为什么不在轿车上试一把?也许会出现新的奇迹!大家一般是抱着这种逻辑介入到新的领域。不过,这个信心要一分为二来看,先说正面的信心,敢做,而且有魄力做这个事情,并且前面的产业有一定的积累,不管是资金的积累还是制造经验的积累,都对后面造轿车有所帮助;但另一方面,轿车和商用车、SUV、MPV市场都是不同的,盲目自信会导致失败。
贾新光:最近金华要搞商用车生产基地,说明青年汽车在地方的带动作用开始发挥。浙江已经不再发展国有企业,有的地方已经没有国有企业,所以经济发展主要靠民营,这就是所谓的温州模式。
主持人:实际上大家在探讨一个中国汽车企业的惯性思维和心理定势:如果我的企业不做轿车,就不能算真正进入了汽车业,是不是有这种心理?
钟师: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心里,先做大后做强,要大而全,做全系列产品的企业,这样在国内的汽车行业才能确立它的江湖地位。
主持人:就这六家企业的产品,我们不谈大的方面,先只谈小的方面,大家看到它们新推的车型之后,有什么车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激发了大家购买的欲望?我们知道,吉利刚开始造三四万块的车时,冲着便宜,大家就想购买;QQ出来的时候,三四万块钱,又那么漂亮,所以大家想购买。但现在这六家企业的产品,有什么突出的亮点,来给广大的消费者一个强烈的刺激?到底怎么样才能和这些先行者有所区别,并获得自己的成功?
钟师:新的轿车企业要成功的话,到底它的着眼点在什么地方,要形成新的轿车产品和其它的老的轿车企业产品有差异化,但是做差异化很难。一般很多企业依样画葫芦或者随波逐流,表面看是风险小一点,哪个市场热销就追哪个产品,不光是汽车产业其它产业也都是追这个路子,跟风的结果就是克隆,克隆就是重复同质化,最后就是价格战,最后全部死掉,我们在手机、家电很多消费品领域里面看到同样的东西。
真正维持长久生存的话,还要有自己特殊的产品差异,要有自己的定位,要跟人家做得不一样。表面来看轿车的消费差不多的,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外壳,实际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奇百怪的,如果我们的产品非常有个性有它的独到之处的话,可以挖掘到新的潜在客户群。如果你跟别人做得差不多的话,你最后只能跟人家拼拼价格,拼价格对于新企业的危害比较大,无法良性循环,学我者死肯定是这样。我们现在看到的产品在几款经济型车里面非常扎眼或者非常让消费者心动的产品,目前来看好像还不是太有,看不出来我们的产品跟以往的产品有太大的区别。我们看到长丰也好,长城也好,新的车有点偏重于多功能的车型,不是纯粹的轿车。当初的思路可能是因为准入没拿到,大家开发的时候就尽量不往经典的轿车形状靠,万一批不下来,做一点商务型的轿车,这样作保险一点。等目录出来以后,做的车有点像迷你MPV这种类型的车。我们看到在欧洲当然也算比较流行的,我们在国内看到一些进口的雷诺的风景,包括现代的进口车,这种车在国内的市场还不是主流,在国内是新品种,还有一个培养的过程。这些车种虽然弥补了以前市场的很大空缺,我们原来看到只有像海马普利马这些车在做,合资的大众的途安在做,但是这种品种不算丰富。现在几个新的轿车企业不约而同都往这方面走的话,可能会丰富这个类型的车中。但是新的品种是否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还不能一时得到判断。
贾新光:现在国内自主品牌产品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缺乏风格。国内没有真正的设计大师,现在都去找意大利或其他国家,国外汽车设计公司有自己的设计软件,有点像公安局的电脑画像,它存有不同的眼睛、鼻子、嘴、头发,根据见证人的叙述,拼成一个人像。拼成的人像有一个问题,像是像,就是不如照片生动。汽车设计公司也有这样的问题。汽车设计大师靠激情创造,我们看到产品石灰感受到这种激情,受到感动。现在的轿车缺乏让人感动的东西,所以现在许多消费者买SUV,买进口的新甲壳虫、MINI。青年集团购买了莲花品牌,是想重新打造企业形象。从荣威的市场反应看,中国消费者对英国文化还是能够接受的,这是一个新的思路。
主持人:准生证对于这六家企业来说应该已经不是问题。
钟师:这六家企业都拿到了,我们现在看到有几家企业的产品现在已经公开上市了,说明没问题了。还有几家实际上现在还没有上市,他们的准生证已经不成问题了,早就拿到了,像青年早就有了。只是说他们的产品原来这几个月要上市的,处于某种策略的考虑或者对工艺反复的改进,很可能稳妥一些要推迟上市。现在没出来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拿到准生证,基本是由于他们企业的内部考虑,所以稍晚一会儿。
贾新光:只要找对了门,准生证就可以拿到。
主持人: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分析这六家企业,您觉得哪一家的胜算比较大一点,前景更光明一点?
钟师:现在这六家企业目前来说都是尝试性的进入,都在做实验,不管它原来做商用车的时候底子多厚,做了轿车毕竟是一个新军,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勇士或者是能不能成为市场的将军,有待于他们在后几年的市场拼搏当中去体现。现在刚开始的时候要判断一个婴儿将来长大以后会是运动健将也好,现在一下子比较难说。
我觉得有些企业转到这里面也有很多的风险。比如现在长城也发出豪言壮语,要成为A级车市场的老大,产品的价格要做到同类车型中最贵——当然,大家对这个话也不会太当真。这表明企业有很大的自信介入轿车,但是这里面如果企业过于自信的话,可能会有些问题。这些后起的轿车新秀,他们原来的营销理念脱胎换骨转变一下,因为做商用车面对的客户和做轿车这种大众消费品,做法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原来的营销经验和营销团队的能力,在新轿车领域当中,实际需要重新塑造。不是说原来那个车做得很好,自然而然就能切入到轿车领域,这没有一个必然的承上启下的关系。往往如果一开始过于轻敌的话,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做轿车产品的复杂性跟商用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是不能说轿车一定是比商用车难做,各有各的做法,因为做法不同。原来的经验无法在新的领域里面再沿袭,无法吃老本。
贾新光:想当老大,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前一段宣传自主品牌,声势很大,但是在如何做好自主品牌方面说得很少。企业管理是一项扎扎实实的本质工作,要坚持每时每刻、每个员工、每个细节都努力去做好,才有可能取得优势。丰田追赶通用,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现在丰田还不敢说已经赶上了,中国的企业很自信,但是也比较浮躁。丰田生产方式为什么别的公司不能完全学到?就是很多人认为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模式,掌握了模式就可以了。实际上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没有休止的过程,不断地改进,不断提高。比如合理化建议活动,丰田动员职工业余时间研究改进企业的工作,没有加班费,这一点我们就很难做到。
主持人:就两位老师的了解,这几家企业在轿车方面的投入情况怎么样?
钟师:现在来看企业公布的各种几年规划各有不同,从数字里面来看,我们觉得也不必太当真,有些企业发布中长期的投资规划或者规模,有些话是说给外界听的。他们希望给政府增加信心,给贷款的银行增加信心,给将来全国乃至中外的供应商、配套增加信心,甚至给海外市场潜在的经销代理商增加信心,他们可能在规划上描绘得比较宏伟。从实际操作来说,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非常小心的,因为说句实话,如果一上来冲刺很强,投资规模也很大,把产品的产能做得很大,万一市场根本不是按照你的轨迹在走的时候,你的产品比如能造十万台的产能你可能一年就卖一两万台,那时候你可能哭都来不及。企业说产能是十万台,可能投资规模就按30万台做,再卖一两万台也没有关系。实际做的时候会很保守,说的时候会很大胆。做制造业看这十年的风风雨雨,大家成败经验都看得很多,所以大家也不会那么傻,不会盲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