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期嘉宾 |
|
·南 辰 新华社资深记者
·刘晓原 北京市忆通律师事务所律师 |
|
|
新闻链接及博友论点 |
|
|
|
|
编者按 “高速公路”是一个敏感的词儿,在公众心目中总是和一些不好的现象联想在一起。曾经在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到,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的收费公路已经举世闻名--全世界建有收费公路的20多个国家,已建成约14万公里收费公路,其中有10万公里在我国,而且还表示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比发达国家的还要高。 “有人说收费站就像印钞机,钱是一辆车一辆车数出来的。”公路不是“私路”,理应姓“公”。作为公共产品,人们通行时还要交“买路钱”,如此这般,公路还姓“公”吗?退一步讲,在现有的国情下,有中国特色的“收费偿还公路贷款”的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老百姓虽不情愿,但大都积极配合,但问题的关键是贷款一旦还清银行,就应立即停止收费。但是在这个停止收费问题上,确有很多相关职能部门保持一致缄默的态度,这显然是非常不正常的,“收费还贷”决不能成为某些部门敛财的借口。我们绝对不能忽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最终目标是为公众谋福利,造福于百姓,如果说“收费还贷”成了骗人的谎言,那么贷款修路的意义又何在呢?消费者为之付出的代价又有何合理的说法呢?到底高速公路收费收到何时才是尽头呢?[评论][我要参加“百姓评论员”活动] |
|
|
|
访谈导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