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斌同志在一汽产品换型改造庆功祝捷大会上讲话。他鼓励一汽要搞好轻型车和轿车开发工作,迎接第三次创业。“一汽第一次创业我干了,第二次创业我支持你们干了。”发言快结束时,他语锋一转,满怀深情地说:“现在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第三次创业。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去实现我们中国几代汽车人的轿车梦……
2013年3月3日将是饶斌同志的百年诞辰,搜狐汽车采访得知,由工信部牵头的纪念饶斌同志百年诞辰活动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截至目前,项目组已在一汽、东风、上汽等组织老同志召开座谈会,搜集相关资料,为出版纪念文集做准备。此背景下,搜狐汽车特刊发李刚同志1997年8月21日写就、为纪念饶斌同志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文章《饶斌同志最后五年的拼搏》,以深切缅怀这位被喻为“中国汽车之父”的奠基人。[详细]
1987年7月15日,一汽产品换型改造(注:产品由建厂时的解放牌CA10四吨车换型为CA141五吨载货车)庆功祝捷大会在一汽工人文化宫举行,会议由一汽第六任厂长耿昭杰主持,以周子健为主任的国家验收委员会全体成员和吉林省、市领导,以及曾在一汽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应邀出席大会。曾在一汽建厂和技术改造中做出卓越贡献的饶斌同志也作为重要嘉宾参会。
大会上,时任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理事长的陈祖涛首先宣读原中汽公司授予一汽厂领导集体立大功的嘉奖令;时任一汽第一副厂长兼换型总指挥的李治国宣读《关于授予换型改造功臣荣誉称号的决定》,宣布车身厂等10个单位荣获换型改造金杯单位荣誉称号……张振江等165名同志立特等功一次……
接下来是饶斌同志讲话。他鼓励一汽要搞好轻型车和轿车开发工作,迎接第三次创业。“一汽第一次创业我干了,第二次创业我支持你们干了。”……[详细]
1926年生。福建福州人。1944年进西南联大,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当年
赴解放区。曾任长春第一汽车厂技术副厂长及第四任厂长。我国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第二任董事长等职。12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7、8届全国政协常委及所属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改革中国汽车工业
饶斌同志逝世已经十年了,但是他的光辉业绩和思想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日益显示其生命力。在饶斌同志七十四年的人生旅程中,他的最后五年(1982年至1987年,前三年半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兼中共党组书记;后一年半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他的理论知识水平、革命实践经验以及组织领导才能和思想境界达到巅峰的五年;是他投入全部精力和聪明才智改革中国汽车工业而最后拼搏的五年;也是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使我受他的影响和教育最深刻,和最理解他的五年。 [更多]
1984年至1985年,引进的吉普车、微型车、轻型车、轿车、重型车、超重型车、重型柴油机和自主开发的中型车的产品更新换代工作全面启动。1983年开发的98种改装车及专用车也先后陆续登场。为此后解决我国汽车产品结构中缺重、少轻、少轿车、少专用车的局面和提高我国国产汽车的质量、水平打下了基础。[更多]
饶斌同志提出要探索一条能使国有企业的微观搞活,全行业的宏观调控搞好,全面振兴国有经济的路子。 为此,我们拟定了中汽公司、各联营公司和工厂企业的三级管理体制,各联营公司的组建由以产品为龙头,由松散、紧密联营准备逐渐走向合股的联营。各联营公司直属企业全面实现了递增利润包干。一、二汽两个厂实行了计划单列。为全部企业走上经营实体做好了准备。 [更多]
重要支柱产业
地位的由来
饶斌同志对待每件工作都抱有长远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讲方针、讲政策、讲策略。目标一旦决定,就身体力行。他曾说过:“我提醒同志们,在大量的、众多的、长期的日常工作和任务中,谁也不要疏忽我们的战略目标。” 他任中汽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时已是69岁高龄。但是他带领我们为三年一届的董事会,针对已徘徊26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制定了12项改革的历史任务。 [更多]
如何落实他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任务?我观察饶斌同志抓的是扎扎实实地搞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争取领导。他清楚地知道,中国汽车工业要想快速、健康发展,结束徘徊的历史,一要靠自己努力,二要靠有利的宏观条件。条件中最根本的还是国家对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肯定,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发展政策的支持。[更多]
经过中汽公司成立3年来不断对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探索和追求,饶斌同志认为争取汽车工业做为支柱产业的政策依据和舆论准备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在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召开前的两个月,即1985年的7月份向党中央及国务院正式提出“关于汽车工业发展政策问题”的请求报告。
报告中以国际上汽车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我国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实际市场需要为依据,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必然性和政策取向的可靠性。文件并分别送给了段君毅、周子健、周建南、张劲夫、宋平、吕东、赵东宛等老同志和李鹏同志。[更多]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饶斌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一心为革命事业。他待人襟怀坦白,他用人讲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处事讲原则,讲依靠群众。对于来自群众和领导上的批评,他能认真听取,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在1958年大跃进中,他任一汽厂长时,他曾要求一汽不加投资和设备就能达到班产250台(注:相当于年产15万台,当时一汽的设计能力为年产3万台,1958年产量只有1万多台)。 这个不切实际仅靠革命干劲的过高要求曾经伤害过一汽一批人的积极性,甚至被扣上“右倾”的帽子。 [更多]
又如1984年有些领导批评他“你们中汽公司搞垄断,中央直属企业是你们的亲儿子,地方企业是干儿子,你们有亲、疏之分”,他听了十分惊讶。事实上从1982年成立公司之日起,他就极力主张:“汽车工业的振兴和改革,要全行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不要一省、一市一盘棋,也不要一个厂一个联营公司一盘棋。”他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底子太薄,主张不仅要组建联营公司,还要组织联营公司间的联合和有偿协作。[更多]
又譬如1984年7月当我们满腔热情地把成立公司两年来的成果和根据薄一波同志的嘱咐,要把中汽公司建成实体的方案向国务院汇报时,得到的指示却是:“有人不同意你们搞成实体,还是搞成虚体吧!”当时,我和饶斌同志感到非常突然,当天我们在北戴河海滨疗养院通宵未眠,苦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我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两年间上级政策为什么变得这么快,更不知道如何向中汽公司的职工交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