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斌同志的最后五年,也是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使我受他的影响和教育最深刻,和最理解他的五年”
3.宽阔的革命胸怀,难能的忍辱负重。
饶斌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一心为革命事业。他待人襟怀坦白,他用人讲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处事讲原则,讲依靠群众。对于来自群众和领导上的批评,他能认真听取,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在1958年大跃进中,他任一汽厂长时,他曾要求一汽不加投资和设备就能达到班产250台(注:相当于年产15万台,当时一汽的设计能力为年产3万台,1958年产量只有1万多台)。
这个不切实际仅靠革命干劲的过高要求曾经伤害过一汽一批人的积极性,甚至被扣上“右倾”的帽子。事隔20余年,他在中汽公司党组的整党会上为此做了检查,并回到一汽在职工大会上赔礼道歉。
又如1984年有些领导批评他“你们中汽公司搞垄断,中央直属企业是你们的亲儿子,地方企业是干儿子,你们有亲、疏之分”,他听了十分惊讶。事实上从1982年成立公司之日起,他就极力主张:“汽车工业的振兴和改革,要全行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不要一省、一市一盘棋,也不要一个厂一个联营公司一盘棋。”他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底子太薄,主张不仅要组建联营公司,还要组织联营公司间的联合和有偿协作。
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看来这些措施完全符合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的经济发展规律,他提出过大量的协作方案,这些方案对协作双方都是有利的,但地方企业往往得到的好处更多。直属企业反而对此有意见。
如他要求一、二汽要像当年全国支援一汽、一汽支援二汽那样,拿出四分之一的骨干力量支援轻型和重型汽车厂。一汽要重点帮助北汽、天汽和南汽。二汽要重点帮助重型和上海。
他亲自在全行业中物色和选派得力的技术和业务骨干去加强北汽、天汽和上汽的领导班子;他亲自参加、指导、认定和审批北京、上海的合资项目和天津的引进项目;他亲自组织疏通上海、天津、南京、重型几个联营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他为上海汽车联营公司命名,并把拖拉机行业分出去,从上海机械局的隶属关系中剥离出来,成为上海市直属的独立公司。以后又在江泽民同志的支持下顶住了1985年反“翻牌”的公司下马风,才把上汽公司保留了下来。饶斌同志1987年8月份在上海逝世也正是由于疏通上汽和一汽的协作关系,关心上汽发展才由北京到上海去的。
总之,今天上汽成了全国汽车工业中成长最快、利润最高、在全国中外合资企业中效益最好、名列榜首的地方企业,而南汽、济汽、陕汽、杭汽、柳汽等当初都是地方企业,在加入中汽公司划转隶属关系都有长足发展。这段历史说明假如饶斌同志当时对地方企业有丝毫的歧视,它们今天的发展就是不可能的。但是饶斌同志生前却永远咽下了这颗对他误解和批评的苦果。
又譬如1984年7月当我们满腔热情地把成立公司两年来的成果和根据薄一波同志的嘱咐,要把中汽公司建成实体的方案向国务院汇报时,得到的指示却是:“有人不同意你们搞成实体,还是搞成虚体吧!”当时,我和饶斌同志感到非常突然,当天我们在北戴河海滨疗养院通宵未眠,苦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我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两年间上级政策为什么变得这么快,更不知道如何向中汽公司的职工交代。
但是第二天,我们在海滨沙滩上散步时,饶斌同导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坚定地对我说:“回去好好传达,要坚决贯彻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被薄老(指薄一波同志)真的说中了,历来搞改革的人都没有好下场,但是我们工作努力、问心无愧,因为搞改革就要触犯某些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得罪的人就多了。”
“反正全国和汽车工业的体制改革还要搞下去,不是我们搞,就是别人搞。中汽既然把它叫做公司就得搞实体。我们把一、二汽的羽翼搞丰满了,让他们飞吧!国家留给我们多少企业,我们就把它们搞好!至于流通领域的业务还有很多,那也需要组织实体,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回去后要好好组织一下。”
饶斌同志,做为中汽公司的主帅,他又碰了一个软钉子,他又咽下了一颗苦果。
饶斌同志,你为我国的汽车工业操劳过度,离开我们太早了,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损失。你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你还留下很多未竟事业。你规定的80年代汽车工业的12项历史任务还来不太全部完成,中国汽车工业跻身于世界汽车列强之日,你还没有看到。然而在你的精神召唤中,将会有成千上万的、可能曾是你关心培育的、年轻有为的新生力量将跟着你的足迹,学习你的榜样,完成你未竟的事业。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