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大大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在上海受到冷遇。今年前两个月只售出了3000余套“沪通卡”和车载单元(OBU),而2月份更是只售出了500余套,与全年10万套的推广目标相差甚远。
每套430元,这一价格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显然不算便宜。从已售出的3000余套设备看,物流企业和单位用车占了绝大部分,私车用户比例相当少。如果不能调动上海几十万私车用户的购买积极性,ETC的推广和普及就会“卡”住。
目前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是“沪通卡”发行和车载单元(OBU)安装的运营单位,作为一家企业,投入的资金需要收回天经地义。然而如何既让消费者乐买乐用,又能使企业获利,可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车主只要一次性交纳若干费用作为押金,就可以申请安装ETC。当使用ETC超过若干次后,押金可全额退还。前几年,美国已有3211条ETC车道,每日交易量已超过300万笔。
除了贵,快速通道不快速也是ETC推广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由于使用车辆少,目前大多数收费站并不设ETC专用道,而是与人工收费车道混用。有报道称,目前上海30个收费站ETC专用车道只有16根,64根车道是不停车收费与人工收费并存的混合车道。堵车时,ETC的全部快速优势,就在于比人家节省了交卡付费这点时间,无怪乎ETC的推广要陷入困境了。
另外,规划中江、浙、皖、赣、沪四省一市的互联互通目前也没能实现,只有江苏的“苏通卡”和上海的“沪通卡”实现了对接。大多数车主在咨询完“沪通卡”的通行范围后,都表示要等全部联网后再会考虑购买。如果能尽快将四省一市的联网工作协调好,使得“沪通卡”的覆盖范围辐射周边四省,ETC的吸引力无疑会大大增加。
那么何时实现全部联网?有关部门回答是,“如果本市装有OBU的车辆达到9至10万辆,那ETC系统将进入良性循环,车辆通行速度也将大大提高。”言下之意,目前四省一市的联网还时候未到。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高速公路希望等到使用车辆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后再着手安排ETC“专道车用”。然而,消费者的回答却是,等你们把问题都解决了我再考虑购买。到底谁应该率先让步呢?作为一项准公用事业,笔者认为只有真正方便消费者,才能真正启动和扩大市场。
如果在定价问题上,发卡部门能够降低门槛,让消费者先使用起来;在使用问题上,收费站能够下决心“专道专用”,让消费者先方便起来;在跨省联网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协调让长三角地区的互通通起来,同时让结算、充值方便迅捷,让这张卡的功能强大起来。这样三管齐下,可能ETC给我们带来的高效、畅通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