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田在欧洲和中国犯着一样的错误:要么对问题视而不见,要么固执己见。本田就越来越像一只鸵鸟。它不仅会说日语,而且还会说德语,即便如此它也仅仅是一只鸵鸟。
来自欧洲的分析指出,现在说本田最终会退出欧洲市场,这的确很牵强,这可能是最糟糕的一幕。但现在丝毫看不到本田在欧洲会偏离这种方向。
在中国市场,本田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虽然在7月份,本田的销量同比有很大的增长,但如果仔细的分解其中的销量会发现,其最大的销量贡献者是两家合资推出的小型SUV,除此之外,其他车型的表现并没有销量增幅那样令人惊喜。
对于本田在中国和欧洲的未来,欧洲行业师分析打了一个这样的比喻。想象一下,十年后,本田将置身何处?就像一个漂亮和聪明的女孩,她没有看到更年轻、更聪明的挑战者一直都在出现。但是,到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没有人会注意她,没有人会邀请她外出,她的父母会对自己说:“我们只是不能理解错在何处”。
二
本田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只有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最为清楚。外界能看到的只是结果,以及本田令人费解的无动于衷。
在欧洲市场,本田的表现比中国更糟糕。从销量上看,英国是本田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前7个月本田的销量为3.12万辆,同比下滑了5.1%。这一数字比MINI少了3000辆,大约相当于丰田销量的一半,大致与西雅特处于同一水平。在德国市场,本田的销量还不及Smart的一半。
从整个欧洲市场看,前7个月本田要落后于三菱汽车,两者的差距超过4000辆;还不及奔驰一个月的销量;落后沃尔沃10万辆;落后日产25万辆。
在中国市场,本田同样落后于丰田和日产。在伊东孝绅掌舵期间,本田在10年前就遇到的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本田对中国汽车变化速度缺乏充足的准备,而且应多措施也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换句话说,中国市场的需求是一回事,本田的做法是另一回事。让中国市场适应本田的节奏,遭到了中国市场的严惩。
全球范围,本田在北美、印度、东南亚等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对欧洲和中国的表现难成完美。更令人称奇的是,本田在欧洲和中国并没有表现出危机感,至少没有像竞争对手一样背负危机的包袱。“我们没有听说有人空降到总部给管理层注入新鲜的血液,没有看到对该地区的经销商团队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看到媒体报道说该部门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并为此制定了行动方案。”英国媒体报道称,“如果继续这样的表现,本田迟早会成为小众品牌”。
三
本田要么是拒绝看待形势的严重性,要么是在等待母公司采取行动。不管怎样,这些都是日本总部的失误。
在中国市场,当涡轮增压技术大行其道的时候,本田没有反应。等到本田发布梦幻地球科技战略的时候,它力推混合动力技术。改进后的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的确交之前有更优的表现,但与大众、通用等相比,它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中方合作伙伴提出的异议,本田完全没有听从。
在欧洲市场,本田为雅阁匹配的是过时的2.2L柴油发动机,这让雅阁在欧洲市场丧失了应有的竞争力。之后,本田得不得更换新的发动机。
现在,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开始批量搭载在新款车型上,但速度仍然较慢。特别是在中国世行,在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全面普及之前,本田在中国不会有好的表现。
除去HR-V和缤智两款小型SUV(其实是一款)之外,本田在中国市场还有更受欢迎的车型吗?答案是没有。在欧洲市场上也没有。本田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要落后于竞争对手。思域、思铂睿、艾力绅、CR-V、思铭、理念、锋范,这一系列的车型都需要本田拿出新的拯救方案。
现在,本田却在竭力的落实八乡隆弘的六级生产体制。把5门思域由欧洲出口至美国和日本,把JAZZ由中国出口至欧洲。不过,这些都是过时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