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公司一辆自动驾驶车与一辆公共汽车发生轻微碰撞事故,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承担一定责任”。谷歌去年11月曾声称,无人驾驶项目启动6年来,测试车辆以自动和手动驾驶方式累计行驶320万公里,遭遇18起轻微车祸,均非测试车辆引起,这一次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首次在事故中需要承担责任。
这起事故于2月14日发生在谷歌总部所在地硅谷的芒廷维尤市,当时,谷歌公司一辆“雷克萨斯”牌改装无人驾驶汽车在芒廷维尤市街头测试。在无人驾驶汽车试图绕开道路上的沙袋、向左并入道路中央时,却意外与一辆公共汽车的右侧方相撞,导致无人驾驶汽车左前翼子板、左前轮和驾驶侧传感器受损,所幸双方车辆中没有人员受伤。
历次事故:至今18次 基本都是被追尾
早在2005年左右,Google X实验室就开始了谷歌无人汽车计划(Google Driverless Car Project),2009年开始上路,目前约有23辆车分9种模型在测试。
谷歌的实地测试项目从2009年开始,一直使用雷克萨斯RX450h自动驾驶版和丰田普锐斯自动驾驶版进行测试,而谷歌自行研发的纯电动自动驾驶车则是2014年5月才发布,2015年6月正式上路,使用同款自动驾驶套件。
自动驾驶也敌不过不遵守法规的“人”
测试项目分为自动驾驶和人为干预的手动驾驶,如今行驶里程超过超过320万公里,共造成18次事故,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追尾(测试车极速才40km/h),无重大人员伤亡。虽然从数据上看自动驾驶比人类手动操作要安全,不过,这也基于大家都规范驾驶的情况下。就比如前几日备受关注的比亚迪撞翻大众的交通事故,如果换做自动驾驶这起车祸就不会发生了么?那可不一定,从技术上来看事故还是会发生。
从视频中来看,一辆大众朗逸轿车强行并线(压实线),比亚迪唐正常行驶,并未减速让行,最终将大众朗逸撞翻。事故认定结果大众朗逸负全责,比亚迪唐无事故责任。
为什么说换做自动驾驶事故不能避免呢?那是因为自动驾驶认定的是周边车辆都会遵守法规的前提下行驶,也就是说自动驾驶车辆的电脑中被输入了道路行驶的规则,如何在安全前提下并线、如何分辨实线与虚线、主要路权的归属等。所以,在大众违规并线时,自动驾驶认定其会避让正常行驶车辆,并不会做出刻意的减速避让,车祸依旧会发生。
在日常行车中,“人操作”往往有很多时候并不按规矩出牌,所以让仪器能够分辨如何应付违章驾驶,才能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推广,否则,一个突然滚入道路的篮球或许就能造成大片的自动驾驶车辆,无从应对。
谷歌自动驾驶车技术发展
谷歌自动驾驶车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完成度难以提高),就是利用大量传感器替代人的眼睛,利用电控部件替代人的手脚,利用智能AI系统替代人的大脑。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包括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并通过一个详尽的地图(通过有人驾驶汽车采集的地图)对前方的道路进行导航。
车辆顶部安装了加速度传感器以探测车辆行驶时加速度以及转向变化,安装在车顶部的GPS天线可以在汽车启动前检测出车辆角度以及方位。这一切都通过谷歌的数据中心来实现,谷歌的数据中心能处理汽车收集的有关周围地形的大量信息。就这点而言,自动驾驶汽车相当于谷歌数据中心的遥控汽车或者智能汽车。
在新兴技术面前,很多汽车厂家都开始试水,一方面提高品牌知名度,一方面是展现车企技术的一个好方式。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还需要很久的时间,不过很多汽车厂家已经将部分技术放置在了量产车上,比如:自动跟车系统、预先刹车系统、车道偏离系统等。
部分中国自主车企已经开始制定自己的无人驾驶计划。不过,与国外车企的自力更生相比,国内的车企更多的还是采取合作的形式。
总结:虽然谷歌已经路试很久,但是无人驾驶汽车推广的阻碍仍然很大,这其中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有很多社会问题也需要解决。不过,科技的进步确实给我们日常的出行带来了不少便利,由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出来的各种安全辅助设置,也大大提高了我们出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