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综合

聊聊中国古代的马车

  今天看到一张帖子,楼主义愤填膺慷慨陈辞,历数西方马车怎么怎么好,狠批中国上下五千年连四轮马车都造不出来,其陈词悲切,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对于该帖所描述的内容是否是真的,小编查了一下还真没有论断,不过咱们大可来聊聊中国的马车文化。

  能够被查到的中国马车记录可将本土马车的历史追溯到黄帝时代,《汉书?地理志》中曾记载“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而最古老的马车被发掘出来是从殷墟中出土的。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马车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中国古代为什么不用四轮马车。其实这种问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古代并不是没有四轮马车,不仅有而且有用,只是用的比较少,不像是两轮马车那么普及。

  中国两轮马车之所以那么常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两轮马车灵活,适合打仗。春秋时期,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叫法,其中一“乘”就是一辆标配的战车: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手、长枪兵、弓弩兵各一,不同国家不太相同),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在汉武帝北击匈奴之前,两轮战车依然是战场上机动的主力,只是后来中土政权的疆域逐渐扩大,战场逐渐延伸至西北戈壁和北方平原一带,机动性能更加强大、后勤成本更低的骑兵部队逐渐取代了战车部队,两轮马车的使用也逐渐转向了民间。

  这就要提到两轮马车比四轮更常见的第二个方面。民间大多数都是使用的两轮车,之所以在这称为“车”,是因为广大的群众买不起马,车的动力系统变成了牛、骡等牲畜。正因如此,四轮车也逐渐被使用。因为牛、骡速度更慢但是力气更大,这样能够使得四轮车更加安全可靠。

  后来,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水运逐渐取代成本巨大的陆运,加之朝代更迭,陆运危险性更大,四轮马车一直没有被普及开来,因此后世对此知之甚少。不过,两轮马车由于能够载客,所以一直沿用至二十世纪初期。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研究四轮马车的前轮导向技术的一大原因,一句话说就是反正用不着,也就没有功夫去研究了。

  宋朝时期,轿子成为大众出行的一种流行方式,马车进一步被弱化,到了清末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马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始皇统一车轨,在全国修建了驰道,算是创下了历朝在交通上的标杆,其中道路和马车宽度的数据就来源于车的规格。

  驰道都是以咸阳为中心,著名的驰道有九条,包括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等等。这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其宽度大约为五十步(约69米),这一宽度除去中间皇帝出行的路宽之外大约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道路。后世修路也基本上是这样,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宽度就是四架马车并排的宽度也是根据这种思想修筑的。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古代城市规模几乎也和马车有关。比如,古代马车时速大约在35-40公里/小时之间,这个速度正好能在一小时左右绕城一周。但像比较大的城市,例如长安城等,则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其实,古代马车只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追求速度的产物,其身上反映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尽管马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怀念,现代很多影视剧中还能够看到马车的身影,也算是对这一历史产物的留恋吧。

auto.sohu.com true 电动车头条 http://auto.sohu.com/20160606/n453279599.shtml report 3415 今天看到一张帖子,楼主义愤填膺慷慨陈辞,历数西方马车怎么怎么好,狠批中国上下五千年连四轮马车都造不出来,其陈词悲切,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对于该帖所描述的内容是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