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经为众位看官扒拉了一番唐宋的事儿,很多人表示不过瘾,今儿个小编就再来扒拉扒拉元朝的骑兵吧。在此先声明,本文为了方便叙述,将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前的一段时期也算了进来,嗯,小编可是有点儿墨水的。
话说曾经元朝的骑兵部队那叫一个牛掰,牛到什么地步呢?区区20万人口发家的蒙古部落最终打下大半个欧亚大陆,如果不是摊子太大不好管理,估计今天耶路撒冷的哭墙上都得是蒙古文。
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原政权的领导人都会认为远在北方荒漠或者草原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大,因为其松散的战时编队和灵活的战法显得没有纪律性。其实这是一个谬误,不论是先秦时期还是直到明清时代,蒙古骑兵从来都是强大的,就军事素养来说甚至比中原的陆军更胜一筹。
首先,蒙古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平时狩猎放牧,战时上马即成军。在铁木真领导时期,蒙古骑兵部队拥有着严密的战队组织,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3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10000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代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10年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10个班,每班10人。
蒙古骑兵部队有三大特点,第一机动性相对于中原的步兵来说极强,每位战士几乎都有两到三匹的备用战马,所以每每越过长城进入中原,中原政权的部队想要找到蒙古骑兵主力决战是很困难的,就连明朝大将徐达在北伐时也被蒙古败军袭扰,无功而返。这也是蒙古军队赖以存活的必要条件。
第二个特点就是蒙古骑兵部队有着良好的战术素养和武器装备。老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面反映的那种脏兮兮的蒙古骑兵形象是没有参考价值的,真正的蒙古单骑配有马刀(主武器)、弯刀(副武器)、弓弩和轻铠甲各一,战马数量大于等于二,而且蒙古的战士从小就在荒漠或者草原上长大,需要学习骑射、摔跤、套马等等技能,因此蒙古族出征前不需要战前培训,只需要适量的战前动员即可。所以蒙古骑兵打到东欧时,遇到欧洲的重甲骑兵也不怵,直接用套马杆将地方拖下马(重甲骑兵倒地自己站不起来的),然后几个人一起上,活活踩死对方。
第三个特点也是蒙古骑兵能够长途远征的基础:后勤依赖小。不像中原政权那样,组织一次远征需要经过数年时间的准备,蒙古骑兵部队对于后勤的依赖较小,除了必要的速食食品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用缴获解决,这也是为什么蒙古军每下一城,不是先抢财物,而是先俘获牲畜。
这三个特点保证了蒙古骑兵不仅可以长途作战、连续作战,而且拥有十分灵活的战法,所以中原政权的北伐一般都是败多胜少。不过这也使得蒙古骑兵拥有很明显的缺陷:野战在行,攻城不行。不光是蒙古骑兵,蒙古军队整个攻坚能力都很弱,打金国用了24年;灭南宋竟然花了整整50年,还熬死了一位皇帝。南宋大名鼎鼎的襄阳城,靠着一众老弱步军守了足足6年之久,可见蒙古军队在攻城方面先天不足。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蒙古军队这么强大,最终还是灭亡了呢?这就要说到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这位老兄的上位手段好像不是很阳光,1259年南宋熬死了蒙古的一位大汗后,按照蒙古族的法律应该由大汗的亲弟弟上位,但是忽必烈此时掌有军权,因此自立为大汗。这就为元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忽必烈推行汉法,但是几位汗国的掌权者都不同意,于是蒙古帝国四分五裂,中央的政令根本到达不了汗国,而我们所说的元朝,也大体上指的是忽必烈统治的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元朝建立后,骑兵部队的作用被看淡,中原的蒙古骑兵战斗力连年下降,即使是这样,朱元璋造反后都不敢和蒙古军队硬碰硬,一般都是借他人之手削弱蒙古军队实力。
元朝末年,天下皆反,只有中原的蒙古骑兵在和汉军作战,真正能打的其实都在汗国的统治者手里,所以明朝疆域点到为止,除了接管了元朝的底盘,对于汗国的疆域是不敢进攻的。所以整个明朝时期都没有较大的针对北方草原部落的军事行动,在长城一线部队那里,击退游牧骑兵骚扰就能立军功,斩首五人就算大捷,可见中原政权还是怕蒙古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