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的交通与古人的交通相比要先进便捷的多了,我们不仅有私家车,还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火车、飞机、地铁、出租车、专车以及公共汽车等很多出行方式。古人的交通工具虽然没有咱们这么丰富,但是也不比咱们差的太多,今天就来给大家先介绍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轿子。
轿子的舒适性是古代“汽车”之最,但是机动性不强,速度太慢了,不过呢,“越野性”倒是很强,一般走山路都得乘轿子,所以如果把轿子比作今天的一种车型的话,可以比作越野性很强的豪华SUV或行政级大型轿车。
由来
轿子由人或牲畜扛、载而行,曾在东西方各国广泛流行。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曾说:“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 这个 “欙”(音同“雷”),就是最原始的轿子。由于欙是过山之用,所以负在一前一后两个人的肩上。
“轿”的名称起于宋代,在此之前通称“肩舆”。据记载,夏朝时就出现了轿,但至先秦时代还很少见。到汉晋时代,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代步工具。直至东晋时,乘轿子的人才逐渐多起来。到隋代,轿子成为通用的出行工具,官方也开始规定轿的等级。唐朝时,各种出行工具都被利用,轿子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这时轿出现了辇、舆、担子、兜笼四种名称和制式。唐太宗接见吐番使者时就是坐在步辇上的。但步辇只能由皇帝或皇后、得宠的妃子、公主乘坐,至于皇帝让臣子乘“辇”,则是赐给臣子的莫大恩宠。
种类
轿子的种类分为官轿、民轿、喜轿、魂轿(顾名思义,魂轿供往生者使用。)。在使用上,有走平道与山路的区别。在用材上,有木、竹、藤等之分。虽然轿子主要由人来担任轿夫,但是动物抬轿子的也不少,如骆驼驮的“驼轿”,元代皇帝还坐过“象轿”。“骡驮轿”是清末民初流行过一阵的交通工具,轿子用二匹骡子前后抬着。轿杆固定在骡背鞍子上。轿夫跟着边走边吆喝。轿内坐人,大轿可坐3-4人。轿外夏包苇席或蒙纱,冬季则是棉围子。骡驮轿多用于山区或乡间崎岖小路。
等级
各个朝代对于轿子的规定都不太一样,南宋时期,轿子的使用数量超过了车,各级官员偏重于坐轿,很少乘车,因为轿比车要平稳,官方加强了对于轿子等级的划分,同时取消了对车的等级规定。
明朝初年,官方对乘轿仍有种种制约。朱元璋为避免天下太平后出现懒惰现象,曾规定文武大臣必须骑马,不许乘轿。景泰以后才放宽了百官乘轿的限制。到明朝中后期,轿子已完全成为各级官员的代步工具,骑马者非常少见了。
清朝入关后,按明朝惯例使用轿子,并规定:三品以上京官使用四人轿,出京可以坐八人抬的轿,外省督抚都使用八人轿,普通官员坐四人轿。所以,“八抬大轿”成为高级官员的出行标志。民间一般为二人抬轿,只有娶亲用的花轿允许八人抬轿。轿帷用料也有一定规格,亲王坐的轿子是银顶黄盖红帏,三品以上大官虽可用银顶,皂色盖帏,四品以下只准乘锡顶,至于一般的地主豪绅只能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的。
皇帝的轿子皆称“舆”,分礼舆、步舆、轻步舆和便舆四种。礼舆所需轿夫多达十六人,是最尊贵、最庄重,也是最豪华的御轿,皇帝也只有在祭天和祀祖的场合才可乘坐。步舆为皇帝巡游于皇城内乘坐的显轿;轻步舆为皇帝到皇城以外狩猎、巡视乘坐的显轿,其规格尺寸小于步舆;便舆则是时刻伴随于皇帝身边的小轿,以便皇帝在宫廷、园囿随时乘坐。皇后乘坐的轿子与皇帝的轿子在形制上相差无几,只是纹饰改龙为凤,因此有“凤舆”之称,也由十六人抬。
趣闻
虽然古代对于轿子的等级有着严格的划分,但是古人也存在跟今人一样的“公车腐败”行为,这种行为在古代被称为逾制。
比如清代非常著名的“假贝勒爷”(野史中盛传其为乾隆皇帝私生子,所以民间称其为“假贝勒爷”,但个人认为可信度极低。《还珠格格》里福尔康的原型就是他。)福康安,他的轿子堪称是清代最大的轿子,他出行所坐的大轿子,用三十六名轿夫轮流抬行,速度极快。出师打仗,福大帅也坐轿,轿夫每人要备几匹好马,轮换时就骑着马跟着大轿行进。不过人家福康安敢于公然逾制,那是因为人家的背景太硬了,他出身于满洲最为显赫的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父亲傅恒为清朝名将,曾祖父与祖父皆为清朝名臣,乾隆皇帝是他的亲姑父,他自幼就进入宫中和诸位皇子共同读书,乾隆对他的宠爱几乎不逊于皇子。年仅37岁便被封为一等公爵,乾隆60年被封为贝子,他是整个清朝,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要知道能被封为贝子的都得是爱新觉罗氏才行。他去世之后,乾隆帝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异性封王在清朝入关以后实在是太少见了,哪怕是死后追封。
明万历的首辅张居正,返乡奔丧,所乘轿子三十二个轿夫抬,轿内客卧套间、一厨一卫,两名小僮在内侍候,估计应该比现在十七座的考斯特都大。万历皇帝都坐不上这么大的轿子,张居正作为一代贤相,看来也是没能免俗。
清朝时四川有个总督也用过十六人抬的大轿子。“其轿甚大”,只有用这么多人才抬得起来,轿子中还有一个小童子,为他装烟斟茶,并有冷热点心数十百种,以便随时食用。
武将的轿子中最有特色的当属乾隆时额驸拉旺多尔济,此人为蒙古亲王,娶了乾隆帝的固伦和静公主,授固伦额驸,就是民间俗称的“驸马爷”。每次跟着皇帝车驾出行,拉旺多尔济乘一顶极特殊的“四马轿”。这轿子用四匹马驮在马背上,四个仆人另外乘四匹马驾御这顶轿子,马鞭一挥,转瞬之间,马轿已在数里之外了。马轿一般都是用两匹马,驸马爷的四马轿虽然速度是快了,但是操控起来会非常复杂,不是驭马的行家是玩儿不转的。
好了,今天轿子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虽然古人在技术上比不上咱们,但是在享受上比起咱们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古人的“汽车”不仅仅只有轿子,还有马车和马,以后会为大家一一介绍。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 “车市白话文”(微信号为cuixiaocsbhw)原创,请各位读者或媒体人不要恶意转载,如需转载必须注明转载自“车市白话文”并附加微信号,否则必被追究法律责任,原创不易,请您尊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