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不少网友对转基因食品有所误解,其中的误解来自大部分人的望文生义,认为吃了就会产生变异。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了,除了转基因食品,网友们对“防撞钢梁”也存在这较大的异议。
误会一:部分人认为防撞梁能增加车身刚性
如果防撞钢梁如人们所想的坚不可摧,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可以用牛顿摆来说明一下。牛顿摆是一个1960年代发明的桌面演示装置,五个质量相同的钢制球体由吊绳固定,彼此紧密排列。如果提起第一颗小球然后释放,能量会毫无保留地传递给第五颗小球。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因为钢制的小球可近似地认为绝对刚体,如果一辆汽车全身有拥有相似的刚性的话,那么发生碰撞的时候,汽车会像一颗三维弹球四处乱撞。除非马路护栏都是棉花做的,不然在一辆坚固的车里发生碰撞,你的头不甩掉才怪。
所以汽车通常在前后部设置溃缩吸能区,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而防撞钢梁恰好位于溃缩吸能区域,有了它并不代表你的车比别的车能撞。
误会二:有了它,发生事故时能增加生存几率
首先,防撞梁分为前后防撞梁两种,其结构是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的U形槽。在防撞钢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一个屈服强度很低的低速吸能盒,通过螺栓接在车体纵梁上。在发生低速碰撞的时候,吸能盒通过溃缩作用吸收冲击,从而避免或减轻车辆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水箱和车体等)受到损伤。
那么这个速度有多低呢?中国法规尚未有相关规定,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标准。美国法律规定,发生时速2.5英里(大概是4公里)正撞或是1.5英里(大概是2.5公里)小角度碰撞时,车身和相关安全部件不能受损伤。才4km/h?看来美国人的要求有点低啊,欧洲的标准可是美国的2.5倍哦(约10km/h)。
前防撞钢梁不仅在低速时起到作用。由于市面上大部分车都采用前置发动机,为了给发动机留出充足的空间,车身前端的两根纵梁必然不是相连的。而前防撞钢梁的作用就在于,它将一点收到的冲击均匀地传递给车身。在中等速度下发生碰撞时,防撞梁能将冲击传导至两侧的纵梁,使其发生溃缩,减少车内人员收到的伤害。至于在高速状态下,发动机舱已经完全溃缩变形了,如果还指着防撞梁保命,还不如开车戴头盔。
因此前防撞梁必然是标配的(没有配备前防撞梁的企业可以把他告上法庭了),问题是后防撞梁真的有必要吗?
车尾不像前部,有车身连着呢,冲击同样能传导至起保护作用的两根纵梁;而且如果撞击力超过一定程度,车身后部(包括强度比较大的两根纵梁)也会溃缩变形,吸收撞击能量,以保护驾驶舱。若是发生低速追尾,没有后防撞钢梁的保护,会令备胎槽变形,甚至会损坏布置在车辆后方的电子元件,维修成本剧增。
换言之,后防撞梁的存在就是为了在发生小剐小蹭时对重要部件形成一定的保护。据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数据统计,每年美国汽车因低速碰撞造成的车损超过60亿美元。如果有了后防撞钢梁,无疑降低了维修费用,提升了维修的效率。
总的来说,防撞梁对车辆安全的贡献十分有限,效果主要体现在中低速时的碰撞。但以减少维修费用的角度来说,防撞梁的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也能减少时间成本。此外,如果车体受损,二手车价格也会收到影响。如果团友们在买车时,真的介意是否有前后防撞梁,那大可选择下面这些10万以内,都带前后防撞梁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