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车文化 > 阿斯顿马丁

Culture|阿斯顿马丁,早已没有了阿斯顿和马丁

  Culture|阿斯顿马丁,早已没有了阿斯顿和马丁

  或Augustus Bertelli,或David Brown,或其他在困难时期出手相救过的任何人,都该是阿斯顿马丁历史中值得铭记感恩的人,唯独马丁,那个赋予了阿斯顿马丁最初生命的Lionel Martin和Robert Bamford,我只能说两个第一声的“呵呵”。

  Lionel Martin和Robert Bamford,就像是对一时兴起、结个婚生个娃的情侣。可生活,不仅仅是你侬我侬的性情,还有柴米油盐的生计。当面对生活的窘境,这对情侣选择了弃娃而去,各奔东西。

  那么,娃呢?除了投错胎,这一路还算是多有贵人相助,四处游荡近百年,终究还是回归了故土,并依然高扬着头颅。这个娃就是著名超跑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

  在1913年,阿斯顿马丁初生的那一年,它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被唤作Bamford & Martin公司,分别代表了它的两位创始人,Lionel Martin和Robert Bamford。但这对“父母”可能是整个汽车界里最不靠谱的长辈。

  就拿给孩子起名字来说,1914年,孩子才1岁,就给它改名字,改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阿斯顿马丁。为什么?只是因为那一年Lionel Martin参加了在英国Aston Hill举办的山地汽车赛,并取得了冠军。

  你看,多随性呀!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场胜利,就把孩子名字改成了Aston Martin。简小姐觉得,那个时候,阿斯顿马丁这个品牌就已经和“妈妈”Robert Bamford没什么关系了。这Bamford离家出走是迟早的事。

  都说三岁看大,有这样的“至亲”,怕是等不了三岁,就该夭折或过继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以出生为起点的不消停,注定了这将会是一个吃百家饭成长的孩子。

  ◎ 1岁,被迫变卖家产

  就在改了名字没多久,1914年8月,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斯顿马丁也算是生不逢时。瞬间就到了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境地。Lionel Martin加入了英国海军,Robert Bamford则加入了英国皇家后勤部队。俩创始人临走之前,把公司里所有的机器都卖给了Sopwith飞机公司。这意味着,阿斯顿马丁除了有一个刚改的名字之外,一无所有。

  ◎ 7岁,“母亲”离家出走

  好不容易熬到了战争结束,1920年,阿斯顿马丁在英国肯辛顿重建,但是Robert Bamford出于个人原因,一说是因为没钱,离开了阿斯顿马丁公司。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大难临头各自飞呀。

  相比之下,Martin还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小坚持。没钱怎么办呢,找赞助呀。同年,阿斯顿马丁得到了Count Louis Zborowski的资助,并于1922年制造了赛车,还参加了法国格林匹治大奖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Zborowski只是友情资助,并没有购买股权。

  ◎ 11岁,破产

  说到底,Zborowski的资助也只是杯水车薪,如果还一味沉浸于赛事,那么再多的钱也是烧得完的。因为,战后百废待兴,萧条的经济现状,有钱也买个实用一点的代步工具,谁会去关注赛车运动,又有谁有能力去购买运动型汽车呢?

  于是,1924年,阿斯顿马丁公司在成立的第11个年头,宣告破产。不过,在那个宣告破产的当口,又有一位名叫多洛雷斯的女士愿意为它充值续命。只是,我说了,不改变经营理念是救不活的。果然,1925年,再度破产,而且比一年前赔得更惨。

  ◎ 13岁,“父亲”离家出走

  也许是受够了折腾,让Lionel Martin心灰意冷,再也爱不起来了。1926年,阿斯顿马丁里的马丁,也告别了阿斯顿马丁的舞台,离开了公司。至此,除去一战时期休眠的那几年,在阿斯顿马丁至今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创始人的参与度,只有7年。那个时候的阿斯顿马丁,就像是个弃婴。

  好在它多磨难的命运里,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这一次,几位英国企业家接手了阿斯顿马丁,其中一位叫Augustus Bertelli的,担任了技术总经理,并在1926年至1937年间主持设计了这个时期内的所有车型,包括T-type、International、Ulster和15/98等车型。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在阿斯顿马丁的历史中,Bertelli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在他负责的那段期间,阿斯顿马丁算是像模像样的发展了十余年,车型也是在那个时候拥有了自己的灵魂与基因。

  ◎ 18岁,再度易主

  1928年,Bertelli驾驶阿斯顿·马丁赛车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这是阿斯顿·马丁赛车首次参加勒芒比赛。虽然这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但我还是那句话,不改变经营理念,钱永远都是不够烧的。

  由于专注于赛车的设计和制造,阿斯顿马丁公司还是没有盈利点。1931年,公司再度易手,被Sutherland家族接管。这次,总算来了个不是只懂烧钱的主。Sutherland接手公司后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在继续开发赛车的同时,着手研发民用公路版车型。

  但是,造化弄人,由于阿斯顿马丁之前没有生产民用车的经验与产能,在经过了几年摸索期,开始摸到门道,并研发出一款名为Atom车型的时候,无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所以,截止到1939年二战爆发,这9年里,阿斯顿马丁一共就生产了差不多700辆车,其中还有一部分赛车。而那款新研发的Atom也没来得及推出市场,战争就先来了。

  ◎ 24岁,迎来第四任主人

  1947年的时候,阿斯顿马丁历史中的有一位值得铭记的收购者出场了,他就是David Brown爵士。那些在电影“007”中大放异彩的DB车系中的DB,就是为了致敬David Brown而命名。

  在收购阿斯顿马丁的同时,David Brown还收购了一家叫Lagonda的发动机设计公司。从那时候起,两家公司资源共享,诞生了经典的DB系列车型。还记得在上一任主人手中未来得及上市的Atom吗?1948年上市的DB系列首款车型DB1,正是以Atom为基础设计而来。所以说,Atom虽然没有上市,但也没有被浪费。

  ◎ 花甲古稀,再度开启流浪模式

  原本以为,阿斯顿马丁在David Brown手里会长命百岁,却未想只能相伴到花甲。1972年,阿斯顿马丁经历了一次财务危机,William Willson成为了新主人。新主人主要干了两件事情,就是投产了DB6和DBS的替代车型,V8与Vantage,同时取消了这两款车型DB的前缀。

  人呐,私心不能太重,要尊重前辈,你说好端端的DB车系,干嘛把DB两字给去了呢?这是大写特写的羡慕嫉妒恨吗?这不,好景不长吧,1974年,阿斯顿马丁又破产了。这一次破产,不光是换了主人,还换了国籍。美国商人Peter Spraque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收购了阿斯顿马丁

  在美国人手里,阿斯顿马丁于1976年推出了Lagonda四门豪华车型,这款车为V8车型的四门版本。再后来,1980年至1986年间,阿斯顿马丁又频繁换了几个掌门人,直到1987年遇上福特集团,算是又消停了一段时间。

  在福特集团阿斯顿马丁续命的二十年里,简小姐最欣喜的是,1993年日内瓦车展上,阿斯顿马丁宣布,将再次推出DB系列车型,并在现场展出了新车DB7。这距离DB系列名字的消失将近快20年了。随后,1994年,DB7正式上市。

  ◎ 年近百岁,再终归故里

  阿斯顿马丁福特脱离,是在2007年,它被两家大型国际投资公司组成的汽车投资联盟收购,这两家投资公司是英国人David Richards领导的Investment Dar和Adeem Investment公司。

  终于,这个早年就被“父母”遗弃的孩子,辗转反则,颠沛流离,在年近百岁之前,还是回到了故里。不过,人都有为了生计不顾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实在没有必要怨怼它的两个创始人。相反,如果没有最初那一对的一时兴起,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个个性鲜明的汽车品牌。

  而且,最初Lionel Martin所提的座右铭:“只生产拥有高性能和完美外形的高品质汽车”,也经一代又一代掌门人之手,被很好的延续了下来。这就够了,不是吗?

auto.sohu.com true 引擎密码 http://auto.sohu.com/20170919/n512819616.shtml report 10402 Culture|阿斯顿马丁,早已没有了阿斯顿和马丁或AugustusBertelli,或DavidBrown,或其他在困难时期出手相救过的任何人,都该是阿斯顿马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