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的国宝级跑车Skyline GT-R的凶狠程度可谓是众所周知。但对于中国的车迷来说,最经典的GT-R是从1998年至2002年生产的R34 SKYLINE GT-R,虽然从出道到退役仅仅历经了四年的时间,但当时R34所达到的辉煌程度绝不亚于今日的R35。
Skyline GT-R作为唯一不是东瀛四大天王的传奇性能跑车,不是因为它不够出色,而是因为其过于强悍的性能,让NSX、3000GT、Supra、RX-7四位选手在一起都无法愉快的玩耍。凭借着代号为RB26DETT的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引擎,和带有后轮随动转向技术的四驱系统ATTESA E-TS。使得Skyline GT-R犹如一台重型坦克,火力强大的同时又具备极强的防护能力。
可惜这一传奇车型在2002年推出V-Spec II Nur车型后正式停产,但Skyline R34 GT-R在赛道上却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在停产后的几年内,经过日产的Nismo部门改造后的R34赛车,接连获得98年和99年的JGTC全日本房车锦标赛冠军。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Nismo在2005年推出Nismo Skyline GT-R R34 Z-tune,限量20台并且售价高达1700万日元。Z-tune之所以有着如此高昂的身价,更是因为这台可以合法贩售的改装车,通过汇聚Nismo部门的赛车尖端科技于一身,将Skyline GT-R打造成能在街道和赛道上都能称雄的终极霸主。
当然,以上都是官方版BNR34的历史,在我们中国车迷所认知的范围内,R34之所以能够在一众JDM中红遍天际,主要还是因为那台RB26DETT拥有深不见底的改装功力,得益于耐用的铸造缸体,通过简单的刷写电脑就能从原厂的280ps提升至350ps左右,要是再换上一套进排气、点火供油系统、锻造活塞以及加大号的涡轮。只要舍得砸钱,上千匹马力对于BR26DETT来说都不是问题。R34在不少车迷的眼中,就是改装车的代言人。
只要稍微对GTR改装有所了解,都会知道MCR改装过的R34不是一般的货色。由MCR创始人小玲真一打造的红色猛兽,曾多次出现在土屋圭市的节目《Hot Verison》中,MCR GTR通过强化R34必配的HKS套件,将排量从2.6升扩大到2.8升,并换上了HKS GT-RS涡轮,以及ACR SMC55前置中冷。值得一提的是,这台R34装备了Scramble Boost按钮,启动时可以瞬间对涡轮进行超增压,马力从600PS提升至650PS。
在有一集的山路魔王争夺战中,经过多次升级调校的MCR GTR击败了RE雨宫改装的RX-7,夺得当年魔王称号。节目中的赛道位于日本群马县一条狭窄的封闭山路,R34虽然是所有参赛车型中最重量级的选手,但也凭借着四驱系统ATTESA E-TS提供的出色抓地力,克服自身的重量带来的劣势,土屋圭市在《Hot Version》中亦给予MCR R34 GT-R极高评价。
既然说到R34改装,除了日产官方的御用改装厂Nismo外,就不得不提到Mine's。改装R34作为Mine's的经典之作,Mine's R34 GT-R不像MCR那样讲究暴力美学,而是追求一种极其平衡的整体性能提升。通过配备Mine's stage 2 tuned engine,HKS GT2530涡轮使最大功率输出达到600PS。底盘部分也换上了Mine's 动态绞牙避震,以及Mine's竞赛用歧管组件加催化器。
并且还大幅轻量化整车质量仅有1.4吨左右,相比原厂R34轻了100kg。被称为最强R34的MINE'S R34 GT-R曾在日本筑波赛道创下佳绩,原厂的R35 GT-R在筑波的圈速为1分03秒,而Mine's R34 GT-R的圈速则达到惊人的57秒,已经快过当时不少SUPER GT GT300组的赛车。
当然,R34棱角分明的肌肉造型在不少影视作品中,更能体现主角的不凡气场。对于我们中国车迷来说,在荧幕上初次见识到这台猛兽应当是2002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2》。电影刚开始时,保罗·沃克驾驶着一台改装了C-West包围1999年R34 GT-R帅气登场,在随后大战丰田SUPRA、马自达RX-7和本田S2000的热血剧情中出尽了风头,至今回忆起也会令不少车迷们津津乐道。
在2009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4》中,保罗·沃克再一次驾驶着R34 GT-R回归荧幕,其中保罗在电影中挑选车辆时,在诸多诱惑面前依旧选择了R34 GT-R,不仅是对R34性能的肯定,而且这对CP组合已成为电影与汽车的经典组合。
从1998年至2002年,虽然从出道到退役仅仅历经了四年的时间,当时R34所达到的辉煌程度绝不亚于今日的R35,至今R34在国外玩车界依然有着十分高的人气,今年的澳门格兰披治大奖赛上,我们依然能够看到R34继续活跃在赛车界,最近日产开始陆续复产R32和R34 Skyline GT-R的零部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继续延续GT-R在民间的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