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搜狐汽车 马倩)想到,做到,做成,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3月28日,中国东南部的一座小岛上,沈晖和其威马团队,在耗资67亿元的厂区内,见证了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EX5的试装下线。在产品量产化阶段,威马汽车“做成”了第一步。
速度
“我上午从北京坐飞机来温州,因为重度雾霾,飞机差点没能起飞。”在3月28日的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试装下线仪式上,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感叹到,也正因为这场雾霾,让他更坚定了当下“制造智能新能源车”的意义——这是一条新的赛道。
然而,在这条新的赛道上,沈晖认为,时下新造车企业有些“营销过渡”了。“除非马斯克加入,或者销量超过特斯拉,我们才可能会宣传一下。”沈晖半开玩笑地说道,他也曾纠结是否要在当下邀请媒体参与威马员工的内部庆祝,共同见证产品下线。最终,威马团队决定首次对外开放工厂,并公布目前进展——威马汽车已经成功落实生产资质、生产线全面贯通,首款量产车EX5正式进入上市准备阶段,即将于下半年正式大批量交付。
作为威马汽车的首款量产车,EX5是一款定位20万元区间的智能电动SUV,综合续航里程达450公里。用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的话来说,这是一款“更聪明的汽车”——搭载车窗智能交互、旋转式智能触控大屏、动态logo等创新科技,结合“威马ID”用户系统,可以实现从人到车和服务的高效率数据绑定,且可C2M定制化生产,有上百种配置选择。
据陆斌介绍,自2017年12月11日亮相以来,截止今年2月底,威马旗下EX5的付费订单已经突破10000台。且男性用户占比80%、90后用户占比过半。产品速度的背后,是基础设施的支持。
“我们用了16个月,建设了一座比国内最一流的整车制造工厂还要先进、数字化程度和系统能力还要强的制造基地。未来几个月,我们会让所有人知道,这里即将出产的产品,不仅性能和质量过硬,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也会毫无悬念地超过目前市场上的所有产品。”温州瓯江口的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内,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略显激动地说。
在威马汽车温州智能产业园总指挥李国正看来,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是一个“有生命的工厂”:“区别于传统整车工厂造车思路,威马从零开始重构订单及制造体系,全面围绕用户需求布局。从订单生成到排产制造,都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客制化生产,EX5上市后会有多达上百种配置选择。”
李国正是一位颇为资深的汽车人,也曾主导过大大小小的制造基地。但威马汽车的生产基地,让他感受到一种不断变化、没有边界的潜力。“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制造体系,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同时,这套体系并非静止的,它可以不断迭代进化,在未来发挥出更大潜力,它是没有边界的。”李国正介绍到,除了自身的‘智能’,他们更希望带动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共同进行智能化改造,一同为全产业链赋能。
为了创新地运用机器视觉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工人解决传统制造业中的难题:针对车辆零部件错漏装的检查,威马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质量检测系统——“人工智能质检员”,即AI在线质检,通过高清摄像头采集车辆数据,将数据传送到云端的图像识别引擎,比对后生成检验报告并实时反馈给质检员提示是否异常。该系统还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不断迭代,提高质检准确度。
关于工厂建设和生产模式的问题,沈晖曾多次表态:不看好代工模式,坚持自建工厂生产。“如果选择代工生产,我会天天睡不好觉。”这种坚持源于沈晖会汽车生产制造的理解。
10万辆
10万辆,这是沈晖对于2019年的销量目标。
“新造车团队未来只有两三年时间,年产销10万辆只是个及格线,否则难以生存下去。”沈晖坦言,在这条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上,传统车企并非没有动作,只不过相对而言,新创公司没有包袱,动作可以更快一些。“威马一定要力争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部位置,在传统车企的智能化新能源产品大规模面世之前,站稳脚跟。”
一家没有任何产品背书的新创企业,如何做到年产销10万辆?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说,关键因素有五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多样化的渠道;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价格;创新的推广,以及恰当的节奏。
除此之外,陆斌透露了威马在渠道建设方面的布局,将有四种渠道模式:体验店、大型交付中心、小型服务站以及快修网点。其中,威马还引入了“威马智行合伙人”的概念,即与当地现有的优秀渠道商合作。
“4S店体系已经在中国发展了20年,其门店数量从最高峰8万家到现在的2.5万家,当下的4S店也面临着向电商、电动车转型的阶段。而威马则希望利用当地最优秀的渠道资源,不追求厂商对合伙人的利益把控,也不仅仅是卖车合作,还会有租车等服务型业务的合作。”陆斌介绍,他们已经收到超过200家4S店报名“威马智行合伙人”,而目前只签约了最优秀的20家。
关于销量话题,10万辆代表着规模生产的可行性。而规模生产又意味着什么呢?在传统汽车行业,规模生产意味着制造体系的完备、成本的可控,以及利润的可期,但陆斌的角度,则更“互联网”化:“规模化的目的是让数据变成生产力,让最先进的技术在汽车上规模化应用。”他说,这也是威马汽车想做的。
除此之外,陆斌透露,威马汽车将于4月正式公布EX5具体参数配置及价格区间。
后记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在这场被称为“蛇吞象”的大事记中,沈晖担任要职。八年后,2018年3月28日,沈晖选择在这一天,以创始人的角色,带领着他的威马团队迎接首款量产车。
在之前的采访中,沈晖曾说,相较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他更愿意把自己在吉利的五年时间称为创业:就是一个从零开始干的公司,一个自己找资源,自己想办法把事情干成的一个过程,没有退路。
而这一次,沈晖团队在新赛道上的“造车之路”,能否复制八年前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