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美女
新车报价
情色短信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娱乐圈-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出国- 求职- 游戏- 校友录
汽车首页 新闻 查询 试车场 车文化 香车美女 购车指南 报价 贷款 二手车 车主手册  SUV 俱乐部 约会
汽车查询
 分类查询
轿车 跑车 旅行车
概念车 客车 货车
媒体专区
中国汽车画报
广东卫视《车周刊》
汽车与驾驶维修
北京青年报
汽车之友
精品购物指南
车展速递
2003日内瓦车展
2003北美国际车展
2002汉城国际车展
2002东京国际车展
天津车展香车美女
2002北京国际车展
第23届曼谷汽车展
2001上海国际车展
2002日内瓦车展
台北车展香车美女
2001东京国际车展
2001悉尼国际车展
2001法兰克福车展
2001长春汽博会
图片欣赏
香车美女
品牌车廊
车展酷图
360°观车
豪华加长
精彩专题
一汽大众奥迪A4上市
“走向世界的奇瑞”
汽车保险费率放开
中国人设计的概念车
三月新车--菱帅
丰田设计师与张艺谋
中华2.4L手动档上市
宝马华晨正式签约
派力奥Speedgear
汽车俱乐部出游活动
红旗世纪星2.4上市
东南菱帅下线
放心汽车消费环境
帕杰罗速跑上市
分类广告
Sohu >> 汽车频道首页 >> 汽车新闻 >> 行业视点 我来补充两句
“三定”之中有不定 汽车管理局部门间扯皮
时间:[ 2003年06月23日10:51 ] 来源:[ 人民网 ]
  “三定”之中有不定

  在国务院不久前下发的国家发改委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文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关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相关部门在高技术产业化、机动车准入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分工问题,在下一步完善相关部门‘三定’规定时再进一步明确。”这就是“三定”方案中的“不定”之一,看到这份文件的人士对此议论纷纷:“三定”、“三定”,就得定啊!

  这一条规定中“机动车准入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分工问题”主要针对什么?记者采访到的情况是,针对《公告》管理和“3C”认证。

  目前,关于机动车也就是汽车准入的门槛主要有三道,一是从《目录》管理转变而来的《公告》管理,即上了《公告》的产品才能生产、销售;二是汽车产品要满足现阶段国家实行的排放法规,比如乘用车在全国要求达到欧Ⅰ标准,在北京、上海要达到欧Ⅱ等,必须单独上一个“环保目录”;三是从今年5月1日(后改为8月1日)起,所有汽车产品必须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3C”)要求,未通过认证的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

  上面三项准入分别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领导下的一个机构,其业务独立)管理。三项中除了环保只检测排放项目,重复的不多外,另外两项的检验项目和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国家已明确汽车产品归口部门过去为原国家经贸委,现在为国家发改委;又授权国家认监委负责管理汽车产品“3C”认证;再算上环保部门管排放,一件准入的事由多个部门做,形成了典型的多头管理。

  有关部门都清楚,这种状况不利于政府对整个产业的管理,造成重复、浪费,使政府管理低效,使企业新产品上市被延搁。如此谁都说了算,又谁都说了不算,怎能管好汽车产业?因此,相关部门都说自己的管理内容该保留,其他部门的管理该取消。

  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目的之一为解决“九龙治水”,人们希望借此良机明确汽车管理到底由谁牵头,让产品准入归一家定夺。十分遗憾,就目前状况看,解决扯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仆多主”引出咄咄怪事

  主管部门多、认证多,使得许多国家检测机构同时为好几家政府部门服务,能多赚好几份钱。

  企业就惨了,要多花好几份钱。内部有专门对付“3C”认证的,有专门对付上《公告》的,还有一拨是对付环保认证的,各为其“主”。

  政府部门也因职责交叉得太多,互相搞破坏、扯皮、拆台。

  记者听到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怪事,因为都是地下活动,现在公开讲出来,姑且叫做故事吧:

  甲部门和乙部门都已经分别给某些检测机构发了资质授权证书。后来,甲部门为了把乙部门的权力也拿过来,就私下要求检测机构向乙部门提出申请,拒绝再做乙部门的检测机构,否则就以收回甲部门的资质授权相威胁,逼得检测机构只好站出来炒乙部门。一位负责人士说:“我们得看上边各种各样的脸色行事,都得伺候好了才行。可没想到,竟有政府部门鼓动下边造政府部门的反。”后来呢?下文正在进行,不知乙部门如何反击。

  再讲一个故事:某企业现在有60多个车型,如果做严格意义上的检测,每一个车型做《公告》或“3C”中的哪一项认证检测,都大约需要一个星期。那么,按一年有52个工作周计算,该企业一年也做不完60多个车型的检测。可实际上,该企业只用几个月就把《公告》和“3C”全部搞定。企业不肯告诉记者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公告》和“3C”谁更应该保留?

  当下,多头管理矛盾愈演愈烈。据悉,有关部门又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保留自己的认证权力,取消其他部门的权力。其他部门也准备好了应对。

  说起必须管理的理由,一套又一套。但无论理由如何充分,无论部门之间如何争论,深受其害的是中国的汽车产业。

  虽然敢怒不敢言,企业还是利用一切机会为此反复呼吁。讨论《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时,所有企业都要求产业政策能够解决多头管理问题。

  专家介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管理汽车,只设一个政府部门。他们对于汽车只实行一项认证,或者是型式认证,或者是自我认证。国外对其他产品也实行强制性认证,但不包括汽车。

  国外对于汽车有明确的立法,政府部门谁管什么,都有法律依据,依法行事,公开透明。企业十分清楚该到哪里,找谁办事。

  中国目前没有“车辆法”,也没有“道路车辆管理条例”,多头管理长期得不到解决。中国汽车要真正与国际接轨,管理必须接轨,要为汽车立法,实行集中管理,实行型式认证。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环保认证可以不算在内,汽车环保在国外也是单独管理。《公告》和“3C”却不应该再并列实行了。这二者之间的关键是重复的内容太多,高达90%。这种局面长此下去,简直是对企业的扼杀。

  业内人士认为,比较起来,《公告》管理更加接近于型式认证。从技术内容看,《公告》采用了许多型式认证的管理方法,一旦时机成熟,由《公告》过渡到型式认证更为快捷、可行。

  各方面对“3C”认证反响最强烈的首先是,它几乎完全承认《公告》的检验结果,单凭这一条,即多此一举。

  其次,有关人士估计,按照“3C”管下去,汽车投资必然过热。国家目前实行汽车投资的审批管理,国家发改委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防止汽车投资过热问题日益加重。而国家认监委不管审批,只管认证,如果给车贴上“3C”标记就能生产,企业将不是现在的100多家了,恐怕500家、600家也挡不住,恐怕纯组装的车也能卖,汽车还有准入管理吗?

  据悉,“3C”进行到目前,已经有700多家申请了这项认证,基本上,所有申请的企业都能顺利通过。资深业内人士疑问,这种凡申请就合格的认证还有权威性吗?还有意义吗?有关人士正拭目以待,看看到8月1日,有几个不合格的“3C”申请者。

  第三,业内人士认为,“3C”是针对所有商品的,把汽车放进去,等于把汽车与奶瓶儿一类的普通商品同样看待,进行普通的管理。这不叫做与国际接轨。如果对汽车只保留“3C”,就应把所有管汽车的权力都归它,再加上汽车零部件的认证,那么,认监委就不是目前的规格了,非得成为一个工业部不可,现在的认监委的能力明显不够。

  对汽车依旧“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有关学者认为,汽车管理改革应把过去分散的、繁琐的、低效率的行政管理手段整合到一个执法平台上,打破多年来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管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新一届政府中,除了几个新设立的部委外,大部分政府部门对于汽车的管理职能未变,只是作出相应调整。如国家环保总局继续按照“大气法”的规定,管理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标准制定等。主要机关为污控司、科技标准司等;国家质检总局继续管理将来要出台的“召回”和“3C”认证;国家工商总局继续管理企业注册登记,发放营业执照等。

  另外,交通部公路司照旧管理在用车维修;公安部管理车辆上牌照;科技部管理汽车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

  新设立的几大部委中,国资委主管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来它的矛盾可能主要是与企业之间的,即管到何种程度;商务部主要管流通,涉及汽车的主要司局为外资管理司、机电产品进出口司等。

  国家发改委是国家的宏观调控部门,也是汽车的主要管理部门。其中的工业司和产业政策司所涉及汽车的内容最多。人们都把发改委当作汽车的归口管理部门,但国务院并没有给以明确。所以发改委与认监委之间的认证之争就没有一个定论,成为一道未解的难题。

  《中国汽车报》
我来补充两句
相关文章
  • 价格不是惟一利器 降价车周末上街叫卖促销
  • 权威报告:汽车产业应允许市场性重复建设
  • 深圳一家公司280万汽车销售费逃税47万
  • 搜狐汽车评论:由GOLF广告片谈品牌情趣化
  • 沈阳二手车行情渐热 桑塔纳、捷达成为首选
  • 汽车业百舸争先 轿车独领风骚持续增长
  • 进口车与国产车分开卖 相关各方褒贬不一
  • 深圳限制私车引发关注 人大代表建议大讨论
  • 车市变脸了 市场竞争中价格之剑还锋利吗?
  • 相关分类信息
  • 捷亚泰宝来捷达特价促销
  • 大宇蓝龙全线降价
  • 安全港湾车手陪练中心
  • 丰田威驰团购车型!
  • 上海申通驾驶员培训二部
  • 上海车市导航(新车)
  • 成都莱克汽车广场
  • 二手车买卖信息上传窗口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