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特约评论员
凌然/文)日前,在国内一家专业报纸上,连续刊载了访问意大利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文章。并同时应该报编辑之邀,谈了一下有关记者采访意大利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感想。作为设计界晚辈,自然对这位设计大师有着异样的崇敬之情,同样也希望能对乔治亚罗先生的"中国的汽车缺少中国元素"观点,发表笔者的个人看法。
乔治亚罗先生所提及的"中国的汽车欠缺中国元素"此观点一出,业界似乎大有巨石激浪之感。的确,有影响的中国概念汽车并没有真正意义地出现过。恐怕这里也不乏有乔治亚罗先生的功劳。就以他担纲设计的中华汽车为例,我们的企业,几乎投入了所有的热情、信任、美元甚至谦恭,为的是请这位汽车设计界的镇山鼻祖能帮助开辟一片主流汽车设计的新天地。但无论是从其车型的原创程度、还是与中国特点的各层面结合,以至于其后的销售业绩,似乎都难以与乔治亚罗先生的光辉业绩挂钩...
到底是我们的美元(据有关记载,中华轿车的设计费用高达6200万美元)给的不够?导致客大欺店?还是老先生压根没有考虑到,设计中国汽车必须容入中国元素?笔者无从考证。有一点却是很值得人们回味的,就是乔治亚罗先生在一针见血指出中国汽车欠缺中国元素的同时,殊不知,他本人就是开创中国汽车设计的参与者之一。
客观地讲,无论是探求民族文化风格、还是创造新造型模式,都是汽车设计师义不容辞的天职。而那些奥迪"TT"、现代"酷派"、卡迪拉克"沃克依"的创造者们,可能远没有乔治亚罗的名字那么有震撼力,但他们却成功地做到了设计能使品牌具有延续性这一点。
这也恰恰是我们没有从乔治亚罗亲手打造的中华车上看到的,纠其原因,可能我们欠缺有效的监理和建议能力,也可能不很了解汽车设计的真谛。但无论如何,这不是推卸或逃避设计责任的理由,更不是将自己摘出来,反而评点中国汽车设计欠缺什么元素的借口。
六月,北京车展时,笔者曾就一些汽车设计相关的问题访问过乔治亚罗先生。记得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问及到乔治亚罗的恩师,终身设计大师博通先生,在上世纪中期曾将自己设计的一款名车,作为献给波尔舍的礼物。
乔治亚罗先生是否能再打造一款世纪名车,作为献给中国的礼物?老人很巧妙的解释为,此问题暂无考证、无法解答加以避之……但笔者相信,这(为中国设计“中华轿车”)应该是乔治亚罗先生设计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关于中国元素的问题,其实早就是业界众说不一的问题。中国确实有着比西方艺术更远久的艺术史,但笔者认为,就现在的汽车设计发展而言,重要的不在于要刻意的追求哪种风格,或者融合哪种文化,而在于它的创造性与所形成的震撼力。
无论是西方印象派所崇尚的东方浮世绘艺术,还是美术大师毕加索推崇的中国画思想,都体现了艺术高端结合的境界。甚至站在汽车设计创造前沿的意大利设计,都可以看到中国艺术"言简意深"思想内涵的体现。
其实,如果围绕着汽车来谈中国元素,的确有些牵强。是不是南非设计师只能用非洲元素才能设计出让人瞩目的车型呢?
不是的。正是南非设计师莫莱高登没有运用丝毫非洲元素的情况下,依然设计出鼎鼎大名的"麦拿伦F1跑车"。所以说,要想更好地展示中国元素,必须设计成原始的创造性车型。就像西装,虽然也是引进的,但只要它合体、考究,符合于穿着者身体、气质特征,那么仍会不失为上品被中国人接受。近闻乔治亚罗先生在为中国的红旗打造一款新型,由于老人已经提及到了中国元素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更加量身来打造这款国车。
应该说,艺术思想毕竟是跨越时空存在的。如果说艺术界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说,那么,由于汽车早已形成世界性共有产物,其设计思想也必须用"只有世界的,才更是民族的"来把握,更为确切。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凌然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 责任编辑:陈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