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在韩国首尔正式宣布,已向韩国双龙汽车公司(下称“双龙”)支付5900亿韩元(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48.92%的股份,成为双龙的最大股东。 这桩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双龙收购案”终于顺利画上了一个句号。
上汽收购双龙一路颇多曲折。早在2002年年底,上汽刚刚参股通用大宇取得10%的股份时,上汽总裁胡茂元就曾透露,他们计划在韩国再收购一家汽车企业,达到控股地位,而这家韩国企业正是韩国双龙。
双龙始创于1954年,是韩国第四大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越野车和高级轿车,年生产能力为18万辆,在韩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2%。在经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各汽车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进入了全面的结构调整时期。
短短几年的时间,现代汽车公司收购起亚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吞并大宇汽车公司,三星汽车公司被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全面并购。而双龙因资不抵债被大宇集团收购。时至大宇集团解散,双龙最终从大宇集团中拆分出来,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
但双龙已经濒于破产。截至1999年底,双龙负债达3.44万亿韩元(约合30亿美元),自有资本亏损高达613亿韩元(约合5330万美元)。
最终,双龙的债权银行团控制了该公司。直到2003年,双龙债权银行团决定将其手中55.4%的股权出让,此消息吸引了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以及印度的塔塔集团等众多国际买家。
双龙希望通过同外国商业伙伴建立战略同盟关系来进入国外市场,并借此获得一笔资本投资。债权团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结构同韩国差别较小,且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潜力极大,双龙便将目光锁定在中国的企业上。
2003年10月16日,双龙及其债权银行团称,将把55.4%的股权出售给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汇众公司,而其出售价格在3000亿至5000亿韩元。但这时蓝星集团(下称“蓝星”)出现了,其传闻中的收购价格足足比上汽开出的最高价格5000亿韩元还高出了1500亿韩元。同时,蓝星还向双龙的债权银行团承诺,其将在2010年前投入7亿美元完善双龙的生产设备以及研发领域,再投资3亿美元在中国建立销售网络。2004年2月16日,双龙主要的债权银行随即宣称,蓝星已成为双龙汽车的“优先协商对象”。
但2004年3月,蓝星突然宣布放弃收购。蓝星方面的说法是,由于在收购价格等方面存在太多分歧,双方谈判陷入了僵局。
2004年7月22日,在双龙的债权银行团对收购双龙的意向书经过评估后,上汽以最高分数击败美国年金基金,被选定为双龙汽车收购案的优先谈判对象。
最终,上汽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正式成为韩国双龙汽车的第一大股东。
同时,在协议收购48.92%的股权后,上汽还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双龙的股票,使自己拥有股权超过50%。
上汽将此次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也是实现其跨国化梦想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团也因此成为中国汽车业成功收购海外汽车集团的“第一人”。(记者
邹华)
( 责任编辑:郭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