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比起北京车展的大热天,上海车展的日子选得恰到好处。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季度中,国产品牌奇瑞汽车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从刚刚正式下线的T11“瑞虎”到落成不久的第二发动机厂,再到上海车展将亮相的几款全新车型,奇瑞在今年年初数次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 而作为领袖人物,尹同耀的出镜率与曝光率也在增加。与往年相比,奇瑞今年似乎显得很张扬。
去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同意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列入《公告》的所有产品都归属于独立的奇瑞汽车,企业名称由“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更改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由“LSJ”更改为“LVV”。自此,奇瑞继承上汽奇瑞的轿车生产目录后正式获得轿车生产资格,而上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延续4年的连带关系随之正式宣告终结。
正式“独立”不久的奇瑞,在摆脱了作为上汽分支的形象后,开始大踏步地全面进军中国乃至世界市场。
野心勃勃的海外战略
“他现在上瘾了”——这是奇瑞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对尹同耀热衷海外市场的形象描述。
自从2001年10月意外接到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订单开始,奇瑞的出口销售便一发不可收拾。奇瑞目前的出口市场主要在中东地区。
继叙利亚之后,奇瑞紧接着在2001年年底与伊朗SKT公司确立了合作关系。经过一年多的报批、审核,此项目在2002年底获得了伊朗政府的生产销售许可证。2003年2月,奇瑞又与伊朗SKT公司在芜湖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与SKT的合作,奇瑞实现了建立海外工厂的第一步。
之后,奇瑞借助伊朗工厂的影响力进入黎巴嫩市场,其产品旗云、风云、东方之子、QQ等在当地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品牌,东方之子甚至摆在与奥迪、奔驰同样的展厅出售,价格接近4万美元。
在进入中东市场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也进入了奇瑞的视线范围。事实上,此前奇瑞内部已经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出口东南亚柬埔寨和越南等第三世界国家。
去年11月中,奇瑞又与马来西亚阿拉多ALADO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及汽车出口合同,从而进入东盟市场。目前这家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可以制造、组装并销售奇瑞提供的多种车型。此前,QQ已经在马来西亚获得了不俗的业绩,尽管其价格比国内高得多。
2005年奇瑞将有3款新车进入马来西亚,到2006年,其引进的车型可以达到6种。为进一步预热市场,去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方式将1万辆左右的微型轿车奇瑞QQ运抵东盟市场,借以扩大奇瑞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奇瑞的发展野心在今年年初被西方某权威媒体首先披露: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Visionary Vehicles
LLC秘密签约,向美国出口汽车,到2007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梦幻公司宣称,它拥有奇瑞汽车在北美市场的独家分销权,将在2006年引进5款全新车型,并于2007年1月份开始销售。据称,梦幻将为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投资2亿美元。这条消息此后被奇瑞证实。
面对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奇瑞面临两项挑战:其一是价格策略。尽管奇瑞宣称其在美国市场的产品将比同类产品的价格低30%,但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美国汽车消费阶层经过几代的置换早已成熟,除价格因素外,对产品本身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其选择的要素之一。“新来者单靠价格优势很难成功。”美国加州水星汽车研究公司研究员韦斯利·布朗说。
奇瑞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来源于其25万辆的巨大出口量。对奇瑞而言,三年内从目前的10万产能扩充到25万产能尚且存在巨大挑战,在2007年便达到单一出口25万辆似乎更有冒进的嫌疑。
“奇瑞与梦幻的布鲁克林合作可能会在美国市场取得一些成功,因为布鲁克林在引进低端汽车产品方面有一些经验。但问题是,它们的增长目标太过大胆,第一年就要销售25万辆,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它们如果不修改计划,肯定会失败。应当着眼于长期。”总部设在密歇根的汽车咨询公司“全球预测服务”公司的副总裁麦克·罗比内特如此质疑奇瑞的出口数量。他承认奇瑞是一个非常富于进取的公司,但在美国市场想要取得成功,奇瑞的实力似乎还不够。
海外战略面临巨大风险
奇瑞实现美国出口量目标惟一的可能性是,出口成为奇瑞的主要销售方式。尹同耀去年10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奇瑞的出口量将达到其总产量的30%-40%,而且未来这个比例还会增加。这意味着,奇瑞将未来的发展押在了海外市场上,但如果出口比例占到了奇瑞整体产量的50%,奇瑞将面临一系列风险。毕竟,相对国际巨头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汽车制造经验,奇瑞还是略显稚嫩,其产品肯定还有不足之处。尽管勇气可嘉,然而一旦销售不畅,便会对品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不仅会对奇瑞目前的中东、东南亚市场产生影响,甚至还将切断其未来发展肯定要进入的欧洲市场的通道。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梯度市场,再烂的产品也有人买。”尹同耀这样对本报记者阐释本土企业起家的秘诀,但美国市场可不是这样。
除去产品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奇瑞在北美市场将面临通用的剿杀。在北美,通用的市场已经不断地被日、韩汽车企业所蚕食——日、韩企业成功的要素是成本优势。如今,奇瑞要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北美市场,通用必然要责难、设置障碍,掐死尚在萌芽阶段的潜在对手。这一点在中国本土市场已经体现。此前,通用曾通过对德尔福的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向奇瑞供应零部件。
按照奇瑞的发展计划,在其未完全发展成熟之前,未来几年的出口比例显然过高。
这种重出口、轻国内的倾向将使奇瑞面临危险。2007年,奇瑞在北美市场上能否在低廉的价格策略基础上获得产品的迅速成熟,实在值得怀疑。
2001年,奇瑞风云上市10个月实现产销近3万辆;2002年突破了5万辆,凭借在同类车型中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轿车业8强;2004年,奇瑞汽车以8.65万辆的销售量排名第十位,占据3.9%的市场份额。
上海车展,奇瑞又把重点集中在“科技”和“国际”这两个层面上,推出了五款新车,M14跑车、代号为B13的MPV、NewCrossover、概念车S16以及一款面向家庭的中型轿车A21。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这几款车若仍能保持低价位并尽量不断改善品质,在国内市场将极具竞争力。
两年前,业界传闻奇瑞内部制定过一份秘密规划。根据这份规划书,到2006年12月,奇瑞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规模的大型汽车公司。届时,奇瑞将生产40款新车,其中2004年5月将生产1款,2005年将生产13款,其余的26款车将在2006年生产。仅到2004年,这些产品的产量就达到29.5万辆。但2004年奇瑞的实际产量仅10万辆,只有这份秘密计划中预计产量的1/3。
奇瑞重视国际没错,这两年也确实小有成绩,但在目前仍未发展成熟的状况下直接进入国际最发达的市场是否有些冒进的嫌疑?对于奇瑞而言,在国人还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时,有什么地方会是比中国这个大本营更好的孕育之地?
( 责任编辑:丁小娜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奇瑞",共找到
1,292,185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万辆",共找到
2,303,992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尹同耀",共找到
4,739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