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车亮发自北京
每天早上8点整,赵福全走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这位“海归”,时间精确得像一台钟表,每天的工作超过14个小时。
今年6月18日,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华晨汽车”)自己建设的发动机厂——E2发动机工厂将在沈阳落成并投入正式生产,而这个时间将是赵福全进入华晨之后的第15个月。 对华晨来说,建成自己的发动机厂、掌握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而对于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赵福全来说,在华晨自主体系的拓荒建设阶段,前面还有无数个这样的突破在等着他。
来华晨后也有失落
赵福全到华晨之前,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头衔:戴姆勒-克莱斯勒美国总部产品研发中心设计研发总监。对于一个43万人的美国大型汽车集团来说,赵福全几乎已经做到了一个搞技术的华人能够做到的最高位置。
2004年4月,当赵福全从底特律来到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这个7000人的公司,做起了主管研发的副总裁,许多人对他这种行为都不理解。
对此,赵福全很实在,没有上升到爱国的高度,而是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国内近几年汽车发展得非常快,自主品牌研发的投入也在加大,这对搞汽车的人来说是个机遇。能把自己在国外近20年的知识积累带回国,领着一群中国人设计开发自己的车,应该是所有搞汽车的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
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一汽、奇瑞这些平台更高、自主体系更加成熟的制造商,而选择了彼时在自主研发领域几乎还处于拓荒阶段的华晨,赵福全的回答同样很简单和质朴:因为我是辽宁人。
其实赵福全本人也不是没有心理上的落差。有一次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他曾感叹,来到华晨,有两个失落,一是从43万人的大企业到了一家“小企业”,“在国内开汽车行业峰会,只能坐第三排”,干的是同样的工作,但自身的绝对值缩水了。二是在国外呆了20年,从前的辉煌已经是过眼云烟,“回国以后一切从头开始,许多从前在学术上有建树的晚辈,到今天变成了平辈”。
“这些东西我能感受到,但不影响我。”赵福全对记者表示。
总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譬如交流上的问题、环境上的差距,甚至是厕所太脏,有气味,这些大大小小的细节都让赵福全觉得不很适应。“但是企业赋予了我足够的权力,我就有能力改善方方面面的东西。”
华晨给予了赵福全足够的信任,甚至华晨董事长杨宝善对赵福全说:“外界对你比较感兴趣,你要代表华晨多发言,宣传华晨的新形象。”
首次建立完整自主研发体系
实际上,也就是从赵福全进入华晨开始,华晨才结束了“花钱买技术、有产权无知识”的阶段,进入了真正的自主研发阶段。
赵福全进入华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撤销了项目管理部,成立了产品研发部,决心踏实下来搞自己的产品。
赵福全来到华晨之前,华晨的研发中心实际上有名无实,总共只有两个部门,一是产品质量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另一个是项目管理部,负责把研发项目包给外国人做。赵福全到了之后,给华晨的研发中心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理念上,他向华晨的技术人员反复强调了自主的重要性,甚至说到了中华M1不成功,就是因为“它是花钱买来的技术,能够使用,但不会改进,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机构上,他从自主开发的流程开始做起,慢慢积累设备、人才,产品战略的规划也从头做起。
“我们花了6个月的时间,给研发中心首次建立起了一套产品开发流程。告诉我们的设计人员,什么阶段该干什么事情,达到什么结果,这就是华晨产品开发的‘法’,都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赵福全说。
赵福全觉得,一个企业能拥有和运用开发新车型的经验和流程,那么,这个企业就可以逐步形成自主研发的能力,并拥有自主品牌。而没有流程,不学着开发,就永远也没有经验和积累。
在人才的培养上,赵福全给华晨的技术人员教工作方法、教理念、教数据管理。在设备上,华晨开始积累设备,从买小型设备开始。“自己能做的就尽量自己做。”他说。
现在的华晨研发中心,有了产品开发部、动力总成部、规划管理部、综合技术部和产品工程部五大部门,工程人员近六百人,十几个整车项目在同时运作,形成了从产品规划到产品开发,再到质量问题解决的完整体系。
这一切,赵福全在一年的时间里牵头完成。资金技术只是细微差距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显然已经到了一个自主品牌发展的高潮期,赵福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他对记者表示,有三个概念需要分清楚,就是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
在他看来,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花钱买,买来以后就可以拥有自主品牌,但这就像中华M1,“买来以后改进不了,这种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所以真正考验汽车制造企业在自主发展道路上成就的,是自主研发体系是否健全和成熟,而不是这个企业拥有了多少自主品牌。
“企业花钱买个概念车,号称就拥有了自主品牌。但这是做秀,并非是真正地在做自主。”赵福全说。
自主发展虽热,但是并非真正走在良性的轨道上。他认为这源于国内的大环境:“国内政策环境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倾向,但是缺乏落实。”他在美国有这样的体会:每年国家财政都会拨款给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包括通用、福特、戴克)几十亿美元的拨款,用于在技术领域的联合开发。但是在国内,目前国内本土企业还没有条件受到这样的优待。
“只要企业在发展自主的大方向上清晰了,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就会逐步到位。所以同国外的差距在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于企业是否真的要做自主品牌,所谓资金、技术、人才都是细枝末节的差距。”赵福全说。
也许也正是出于这个理念的支撑,赵福全离开了物质和技术条件都好很多的底特律,选择来到了沈阳,并期望在这里做出更大的成就。
“所谓热情是支撑不了多久的,我带领一群技术人员在干自己的东西,其实最需要的是冷静和思考。这也是我在华晨正在慢慢积累的东西。”赵福全说。
记者手记
赵福全博士是中国汽车行业自主研发的代表性人物。他1985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热能工程系。随后,在日本广岛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等院校和机构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6月开始担任戴克公司技术中心研究总监。2004年4月回国工作,担任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华晨公司技术开发工作。
同一般做研发的技术总监给人内向、严肃的印象不同,赵福全性格开朗很多,也很健谈。作为新华晨一个符号性的人物,他似乎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这个“符号”放大给外界。他基本上没有经历华晨最低潮的那段历史,但他显然已经感受到了历史对华晨的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始终不断地发出各种声音,试图说出一个崭新的华晨、一个透明的华晨。
“四大金刚”已经渐行渐远,随着以杨宝善、蔺晓刚、赵福全等人为标志的新领导班子越来越多地发出声音,新华晨的面孔已经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鲜明起来。 ( 责任编辑:李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