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上汽首次邀请记者参观集团开发中心,6月初天汽邀请记者参观夏利研发中心,6月16日奇瑞的研发机构也敞开了大门。
中汽协会专家称:“自主品牌正在利用国家限制外资的良机,争取出口基地指标,向国家和地方要政策。 但同时,他们也发现市场开始对他们的新产品抱以信心了。”
一汽:自主偏食
一汽目前市场上在销的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商用车,这是历史赋予的机遇,却也造成乘用车自主品牌难以追赶外资的先天不足。一汽贸易公司一位干部称:“外资不可能在中型卡车上和自主品牌竞争,因为它的价格不被市场认可。我们又不允许外国的二手车进口,所以基本上外资是放弃了这块市场。”
但在乘用车方面,一汽的境遇就不那么幸运了,自主开发在今天才看出点厚积薄发的味道。“自主开发要花的钱比你想象的要多的多。”一汽搞了几十年研发的一位工程师对记者说。举例来说,作为材料,光敏树脂很贵,设计人员开玩笑讲:“买一台100万元的激光树脂成型机,做几百克重的国际象棋就能卖四五千一套,如果是工艺品就更赚了,但在研发中心这种设备通常是用来白烧钱的。”
中国汽车工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曾表示:“我们企业的话语权往往比实际占有的50%控股权要低得多,当外资在你这里赚钱的时候,你能想像他支持你卖自主品牌的车吗?”这种情况不仅在一汽有,上汽、东风的研发人员不是逃到外企,就是被奇瑞这样的民企挖走。前者要钱途,后者要的是用武之地。自主开发对三大集团来讲的确有太多的历史拖累。
奇瑞:群狼效应
奇瑞研究院,投资在十亿人民币以上,6月16日这家研究院再次向全国记者敞开大门。
奇瑞总经理尹同耀说:“从合资企业到媒体都认为外国的月亮是圆的,但在自主开发方面我们并不差”。中国的自主品牌通常采用在国外进行外型设计(比如意大利的平尼法利那),然后装载不同的国外发动机,比如中国80%SUV产品搭载三菱发动机。奇瑞把这个做法颠倒了过来,它的自主开发是先从心脏——发动机开始,然后对于外型和内饰,则采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合作的办法。
尽管奇瑞和通用在产品侵权上的官司没有完,但是政府主管部委,特别是国资委和国家发改委却一直对奇瑞的自主开发关爱有加。奇瑞总经理尹同耀说:“如果没有当地市委书记詹夏来的支持,没有中央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自主品牌的担忧,奇瑞走不到今天。”现在的奇瑞依靠这些试验室已经拥有十余款新车型,从全球最流行的多功能车CROSSER,到新一代微车和跑车,按照尹同耀的说法“孩子多了才能打群架”,而今天奇瑞的说法是“过去弱弱联合,现在我们是群狼。”
夏利:意识出位
距离南开大学不远有一处都市里的村庄,它就是一汽天津夏利股份公司的研发中心。记者如实笔录了这个研发中心的超前性:环保试验仓要107万美元;从德国进口的臭氧设备能够满足欧洲最苛刻的环保要求……很显然,满足臭氧标准和欧洲最新环保标准不完全是应对国内市场的,它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各地争抢商务部出口基地指标的行动。
天津夏利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苏连元在6月上旬的媒体开放日上说“一切顺利的话,明年下半年C1和D1就能上市”。“如果产品能够满足出口国家的要求,那么C1和D1在国内市场的杀伤力将是惊人的。”夏利研发中心负责人称。
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专家强调,制造业自主品牌的命门其实就在于开发和市场的关系,“如果没有好产品,就不会有好品牌。但是在好的品牌口碑名扬四海之前,你必须耐住寂寞搞研发。否则有政府的支持也没用。”
记者曾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聊起国产概念车,他说:“国内自主开发的车多是提出一个概念,然后找个激光切削机做出一个就不了了之了,除非是做出量产车型并且被市场认可。否则自主开发就是昙花一现。”
张炤虎
(责任编辑:刘建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