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壮还是皆大欢喜的胜利?
从明永乐三年算起至今,伟大的航海外交家郑和七下西洋已历时600年整!他带去中华璀璨的文明,传播友好的种子,引领世界航海技术的先机……如今,新版“郑和下西洋”正在蓬勃开展;而与当初郑和孤军奋战不同,新“郑和”们引领着汽车出口的冲动:奇瑞布局全世界,长安、吉利、长城等也是“出国热”。 但就在我们为中国汽车出口欢欣鼓舞的同时,不利因素已现苗头:某车商在全世界遭遇某国际巨头的阻击;另一些则已陷入到中国外贸的传统怪圈,开打“内耗战”;5月30日吉利刚与大马IGC签署整车合作协议,几天后前马总理马哈蒂尔就公开呼吁政府应该限制中国汽车的进口。——难道,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远洋的命运就如泰坦尼克号?
起锚点,为何选在马来西亚?
不否认,中国车出口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亚、非的局部地区,而出口的重点之一不约而同地选在了马来西亚。这是为何?我们了解东盟,主要是新、马、泰的旅游,而东盟市场有巨大的潜力,与中国差不多大!去年东盟汽车产销量与中国差不多,大马就占了其中的1/4。其人均GDP高达9000美元,去年GDP增长5.2%,同时贫富差距小,汽车工业基础好,买车政策宽松。大马是东盟的“桥头堡”,进军马来西亚有以其辐射东盟的用意在内。
而且,与东盟另一大国泰国不同,大马的国内汽车市场几乎还是一个未曾开垦的处女地。高达140%~300%的整车进口关税和25%~35%的CKD关税保护下,阻止了许多国家汽车的进入。但对于廉价的中国汽车来说,这却是个机会。另外,尽管该国大约每两个人就拥有一辆车,看似已经饱和,但正如汽车保有量很高的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一样,走入良性循环的汽车消费商机无限。加上目前汽车市场刚刚开始对外开放,在这时进入,正是好机会。大众在中国汽车开放之初进入中国的成功先例令人垂涎。可以说,只要“操作”好了,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的中国汽车在“西洋”没理由不成功。
前景诱人但当前内忧外患,怎能有数量没质量?
然而,前景虽然诱人,但绝非可以高枕无忧。众所周知,在内部,列强纷争夹缝下的中国本土汽车已现危机,微利求存。有谁的车好销?有谁的日子好过?在外部,海外漂泊尚觅希望的突破,中国“威胁论”的暗流已在涌动。别的不说,几乎“八杆子打不到头”的俄罗斯都跳出来大放阙词:6月9日,俄《绝对具体报》就以题为《中国汽车威胁》的文章称俄罗斯汽车工业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唉,还没开始呢就要受到限制?!
中国汽车缺乏夯实的根基,只是有数量没质量。大树无根易倒,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几乎必有踏实的国内市场:通用在美国占了1/3强,PSA笼罩法国,大众的根基在法兰克福,而现代在韩国显然是舍我其谁。中国汽车却缺乏稳固的国内市场,如占据出口量60%份额的奇瑞,才刚刚进入中国汽车销售6强。而且,中国车的出口,很大部分原因是受去年国内市场骤然变冷和产能过剩的逼迫,其优势是价格而非技术含量:上海口岸出口的近2600辆汽车,平均单价仅约5500美元!——多像恶性竞争下的中国纺织品出口?还有对外贸易的风险不得不防。“长虹电视在美国的教训值得借鉴”。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利润,才有兴趣!前途虽坎坷,努力能登攀
但这并非看淡中国汽车出口的前景,恰恰相反,有了创造“温州打火机”的世所难匹的“中国制造”能力,我们对之依然充满信心。当你面对1.98万一辆的微货、面包,2.98万的微轿,3.98万的柴油皮卡,……你就知道其间的潜力有多么大了。上面的这些忧虑只是为了告诫中国汽车,为了让之走得更好:以小车为基础,立足自主开发,不空喊口号,打造出口基地并切实获得利润,逐利而动中国汽车就能赢。笔者刚从重庆回来,对中国的人力资源的能量有了个很深刻的认识:重庆人管街边手拿一根竹竿,替人运货打零工的人叫“棒棒”。就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棒棒,一天给20元,他就能替你做一天工了,什么苦活重活都干的。——这是多么大的人力优势!还有,当地摩帮老大力帆,去年创造59亿元的销售额所用的流动资金仅为280元!——要说威胁,这岂止是威胁?!
中国汽车,必将成功!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黄海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