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而且除了动力总成外,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零部件系统供货商以及各种各样的开发公司手中。即使是动力总成,如德国大众享有盛誉的轿车柴油发动机,其缸内直喷技术也是从专业公司买来的。 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整车企业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当务之急也不是整车企业必须掌握各种核心技术。
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经济全球化又为各种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国汽车企业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及其合资企业竞争,就必须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已有的技术资源。
以我在一汽-大众工作的经验,几乎所有零部件供货商向主机厂推销的都是他们最先进的技术,如西门子的SIMOS 7和联合电子的ME7发动机管理系统等。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整车企业还有必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开发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如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软硬件吗?显然没有必要。因为国内企业花几年干出来的东西,在技术上不一定比跨国公司数十年精雕细琢的产品更完善,在价格上也无法难以与跨国公司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竞争。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根据自主品牌的内涵选择自己需要的技术和产品。
当然,不是说把所有相关技术和产品拿来,国内整车企业就能开发出合适的产品。这涉及到企业的产品开发控制能力。产品开发控制能力是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内整车企业目前最需要提高的。
产品开发控制能力主要体现为:根据自主品牌的内涵,定义和选择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适当性价比的产品和相关技术的能力;评价和验证相关零部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能力;评价和验证整车及其相关总成开发是否满足开发要求的能力。产品开发控制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其次是企业科学的产品开发流程,最后是与之配套的开发验证方法和手段。
提升产品开发控制能力与加强基础研究开发并不矛盾。笔者认为,国内汽车企业应该把基础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外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技术上,如机械自动变速箱(AMT)技术、电动汽车及与之相关的新材料等方面。这样,我们才可能与跨国公司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