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部分经销商就下半年车市的走势进行研讨,不少业界人士认为,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实力不济的车厂及其品牌将会消亡,留下一大堆问题给经销商和消费者。专家提醒消费者,他们和经销商一样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品牌,购车时应有远见,尽量选择生命周期长、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汽车品牌,而不应图便宜购买那些“昙花一现”的边缘化车型。
其实,专家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从奥克斯汽车等厂家的退市就已经初露端倪。当初一些消费者出于价钱实惠等原因购买了奥克斯汽车,谁知厂家很快就退出汽车市场,将维修、配件供应、索赔、服务等难题留给消费者,双方不断扯皮;而经销商也感到委屈,厂家将烂摊子撂给他们,本来就蒙受损失,又哪有实力去承担售后服务的重担?这种情况在10年之后也许会频频出现。
买车看保有量和售后服务
从“奥克斯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品牌的选择对于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事关重大,经销商会代理那些可以给他们带来长期稳定收益的品牌,而消费者则应该选择那些车坛的“常青树”,十几年不倒,就像普桑一样(从这个角度上说,普桑倒真是一款让人放心的好车)。好的汽车品牌生命力旺盛,不断推出改款车,保有量大,价格稳定、维修方便便宜,服务有保障。消费者买车就应该选择这样的品牌。
汽销界人士指出,现在市面的汽车品牌太多,而且车型的升级改款太快,这未必是好事情。“车型太多就没有规模化效应,整车和零部件的价格就下不来,服务的网络就不会很发达,消费者就享受不到买车的实惠和用车的便利。如果竞争白热化,肯定要倒闭一批车厂,相关车主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外的情况通常是少数一些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每个车型的保有量都很大,消费者根本不担心今后的使用问题。”宝钢汽贸副总经理徐宪成分析说。
国内汽车销售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专家的说法:汽车销售两极分化,近十家车厂控制了车市的大盘。今年4月和5月,桑塔纳、凯越、伊兰特、夏利、捷达、奇瑞QQ等6款车型的月销量超过一万辆,这6款车今年前5个月的销量占据24.3%的份额。与此相对应,少数一些车厂的销量占了整个轿车市场的绝大部分。中国的车市正在加速凸显集约效应,也许过不了多久,国内所有的轿车品牌只属于少数几个大的汽车集团。
出局的未必是自主品牌
那么,哪些品牌可以“劫后余生”呢?这个问题存在变数,消费者应综合考虑这个汽车品牌的口碑、价值以及母公司的市场战略和营销决策能力。这就需要消费者具有远见,能够把握一个汽车品牌的内涵和走向。需要指出,以后消亡的品牌未必全是自主品牌,不少合资品牌如果市场决策不当、不适应国情,则有可能提前出局。另外,现在知名度高的畅销车型未必就能挺到最后;许多车型需要经过3-5年的考验,其质量和服务水平才会全面表现出来,届时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体验及市场的反映来淘汰那些华而不实的车型。
应提高汽车市场的准入和退出门槛
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所首席分析师项明认为,今后的十几年,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将会消亡,业界对此应提早应对。中盛汽销总经理周忠伟则表示,管理部门应该提高汽车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门槛,“我们应该完善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厂家退市之前应该处理好善后事宜,保证一定期限内消费者的正常使用,而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 (责任编辑:曹月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