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判断汽车市场的走势,取决于消费者购力和消费心态。
贾新光认为,要肯定汽车市场有较大的需求。但是受经济景气周期影响,部分人群(如股民、房地产投资者)手中的钱被蒸发掉了,其他人对收入和支出的预期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汽车需求的基本面并不乐观。
他说,油价上涨增加了用车成本,对汽车产销也会产生影响。不少消费者因此会推迟买车,有些则转向选购小排量、低油耗车型。此外,汽车配件、保险和服务的价格居高不下,也限制了人们的买车热情。
王海涛指出,中国车市经过发展和波动,消费者变得更加成熟了,他们对于车市的走向有了一定的判断力。目前消费者对车市价格将总体继续下降的判断不会有质的变化,消费者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趋势。因此对于价格的变化已经不敏感,“早买早用”的思想在发挥作用。据调查显示,消费者买车之后该车型价格下调,却没有多少表示后悔的。
厂商日渐圆滑价格战杀声难起
2004年汽车厂商之间的价格战,并没有对车市增长产生重大影响,杀伤的是汽车厂商及众多经销商,今年下半年会打价格战吗?
贾新光指出,目前的汽车价格有升有降,表明厂商已经不再迷信价格战。同时,钢材涨价、汇率变化导致的进口零部件价格上涨,增加了制造成本,厂商即便想降价,也没有太大空间。因此,今年下半年汽车价格的总体走势将是稳字当头。
王海涛认为,上半年车市迎来了难得的“平静期”,厂商和经销商已经摆脱了生存之忧,有了喘息的时机。各大厂商在年初排产时,都谨慎了许多。同时按销定产、减产等措施有效地减轻了企业的库存压力,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渐消失,供需平衡促进了价格稳定。
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今年汽车产品不会出现价格大战的情况,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也不再单纯地依靠价格战来赢得客户,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将促进整个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
针对产能的扩充会否加剧产能过剩并引发价格战的问题,杨洋指出,从国际惯例来看,70%的产能利用率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指标。目前各企业冷热不均导致了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会扩充产能。
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中国汽车市场还会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厂商扩充产能也可以理解为面向未来的投资。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