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晴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盛赞滕王阁的名句,我少年时读到此句,听母亲讲解,就一直极之想象,美妙在心。今天,我终于来到了滕王阁,心情和阳光一样灿烂。
滕王阁坐落在南昌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建筑规模很大,阁高九丈,共三层。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 28 次之多,世所罕见。现在的阁楼建于 1985 年,高达 57.5 米,占地达 47000 平方米,仿宋风格,临江而立。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祖李渊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营建,阁以其封号命名。贞观十三年(公元 639 年)六月李元婴受封为滕王,后迁洪洲(南昌)任都督,据说唯一的建树就是在公元 653 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这座楼台——“滕王阁”。
出现在我眼前的滕王阁,其气势自不用说,远远的艳丽色彩让我感到它与其它名楼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色调为墨绿色,交织着红蓝白色,那交织成的画面仿佛与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有同宗之感。当拾级而上进入楼内时,整个就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更证明了它与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岳阳楼的区别所在。在整个浏览的过程中,它让我感到它所呈现的不仅是民间文人墨客的悠闲,更是达官贵人的游乐之所。
“江山之好,亦赖文章相助。”滕王阁的闻名当然离不开妙文佳作。如果没有王勃当年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就没有了很多神韵。
上元二年(公元653年),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此大宴宾客,王勃席间所作《滕王阁序》,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名扬四海,序因阁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风流。
继王勃之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之誉。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犒赏诸臣,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滕王阁经历无数次的兴废,现在的楼阁虽然不是王勃当年吟韵的那座,但他留下的脚印就如他的文字那样,深深地嵌入这片土壤里了。
整个滕王阁的楼层明暗有致,一楼为明层,有回廊环绕。抱厦正门,潇洒秀丽的巨幅楹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赫然在目。有聚有别,古今皆然。站在一楼,有相逢的喜悦,也有分别的愁怅。
也许王勃当年为滕王阁作序就在此楼阁的二楼,只不过此楼阁非彼楼阁也,我们只能站在阳光迷蒙的楼层,想像王勃当时作序的情景。
登五层揽胜,整个南昌城尽收眼底。
南昌地处赣江下游的鄱阳湖平原,是江西省的首府。南昌早在汉初建城,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自古有江南昌盛之地的美誉,故名南昌。在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朱德等在这里发动了震憾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故此,南昌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江泽民亦为此提字。
面对如此壮丽的画卷,无论你多么浮华的心,也会慢慢沉下来,显露出你的一片虔诚。端详眼前的这番景色,才发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微不足道。世事的浮华,人情的冷暖,世俗的羁伴,像风一样吹走了,留下的是一片心灵的圣地和净土。这时你会忍不住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全心感悟那份精神的内涵。这时你才和境空明,心空如一碧万倾,一尘不染。
“龙腾天下——爱丽舍中华民居行”车队那鲜红的大旗在远方挥舞,地图上“龙腾”二字格外清晰,那胜利离我们已近在咫尺,这漫漫15000公里的路就剩下最后十分之一的路程,终点已经在望。 (责任编辑:张曙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