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限车:两种政策取向
南京市区的交通压力挺大,于是就设法限制车辆行驶。先是6月中旬南京出台一个政策,自6月20日起,运输西瓜的农用车一律不许进城。接着,6月底又传出南京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考虑未来可能会收取交通拥挤费。 这一来,南京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两度引起全国媒体关注。
笔者有机会到过国内很多城市,也许南京不是最拥挤的,但以笔者的自身感受来说,市中心区域的交通现在已经很痛苦。两年前我住在集庆门附近,当时只有一趟35路公交,到南汽上班需时40分钟左右(冬天则接近一个钟头)。现在我住在内桥附近,距离近了大约三分之一,可乘的路线变为四条,有35路、33路、38路、30路(可选的车大大增加,候车时间大为缩短),结果还是要花40分钟。现在是夏天也要用40分钟,我不得不猜测,到冬天怎么办?岂不是又要花一个钟头呀?
交通拥挤越趋严重,这是实情。买菜的老太太也都在骂那么多车子让人过马路“烦死了”(南京话,意思是困难)。车子多了,那就限制它们行驶吧,至少让车特别多的地方车子尽量少去。可是,都是限制车辆行驶,但将南京最近被媒体关注的两个事件仔细看一下,却明显是两个不同的取向。
笔者坚决反对南京市政府全面禁止运输西瓜的农用车进城的政策。这个政策改善交通以牺牲瓜农利益为代价,一刀切,不符合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农民减收,市民买瓜要多掏钱,弱势群体更显弱势,让大多数人吃亏。为什么不让农民在某个时段、某些路段仍然开他的农用车呢?人家只有那么多钱,买不起更高级的车,你让他更没钱才好吗?
但笔者却要支持南京考虑在未来对公共交通车辆之外的机动车进入某些市中心区域收取交通拥挤费。这个政策让相对有钱并且占据了更多交通资源的群体向公众支付费用,让大多数人得到好处。开车的人在不断增多,这不假。但同时,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人也在增加。不管怎么说,开车上班办事的人远远少于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上班办事的人。如果大多人出行越来越不便利的话,当然考虑公共交通优先。南京市并未全面禁止有车的人不准开车,这个政策比全面禁止农用车进城温和得多。
说白了,南京的限车政策体现了这样两个取向:一个全面限制穷人的车进城,另一个可能要请富人掏点买路钱的再把车开进特别拥挤的区域(具体如何操作,现在谁也不知道,这里是一种猜测)。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钟东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