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观察》杂志第1期 刘小勇 )
当你关上车门,握住方向盘之后,你所感受到的是转向是否轻便,油门是否灵敏,刹车是否可靠,内饰布置是否合你心意。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也许不知道,当路人见到你的车时,有人会说喜欢,有人会说不喜欢,有人喜欢车的前脸,有人喜欢车的尾灯。
从车外看车,需要容忍不同的眼光。
企业出现人才的跳槽或者是高管的异常变动,会自然地引发人们对企业用人机制、经理人价值取向等问题的思考。研究不同企业的人才流动,你会发现这些人的流动不都是因为业绩问题,甚至与他的待遇也没有直接关系。跳出汽车行业看一看,你会发现有些人才一直在做有趣的流动,如汽车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向销售服务业流动,汽车服务人员向保险业流动,家电和饮食行业的营销人员反过来向汽车行业流动等等。流动本身就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高竞争行业的营销人员向低竞争行业流动——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仅仅站在行业内部是难以发现的。
从车外看车,需要开放的眼光。
汽车行业在爆发式增长的时候,谁真正“爆发”了?谁获取的利润率最高?是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还是销售服务企业?也许都不是。是围绕汽车行业服务的物流运输企业?是为运输企业提供咨询的顾问公司?还是帮顾问公司挖人的猎头?深居汽车行业的业内人士,也许对这些“车外”之事同样不乏兴趣。
从车外看车,需要专业的眼光。
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够承受多少新产品的轰炸? 2003年的30多款让消费者激动不已,分析家也谨慎地预测“明年新品投放会适当减缓”;2004年的50多款新车同样让评论家开始说话了:新品太多反而对消费者不利,因为服务可能跟不上;2005年,即将上市的70多款新车不知让人作何感想。其实,我们的新车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每年只能增加,不会减少。
从车外看车,需要历史的眼光。
自主品牌在国内都是一路艰辛,怎么还敢出口美国?殊不知,当时德国大众的甲壳虫首次进入美国,也扮演了多日灰姑娘的角色,日韩汽车进入欧美市场的步伐则更加艰辛。中国轿车为什么就不能出口欧美?中国轿车的出口为什么就要比别人容易?
从车外看车,需要国际化的眼光。
《汽车观察》杂志,愿意和您一起从车外看车。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车外看车",共找到
2,343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汽车行业",共找到
8,903,753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流动",共找到
19,625,462
个相关网页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