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以后车市的惨淡到眼下车市的逐渐复苏,新车的推出起了很大的刺激与催化作用。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新车数量不多,但也涵盖了高中低档的各个层次,而且都是实力强劲车型,代表了国际最新潮流。
但是吸取了2004年经营惨淡的教训,即使是新车型推出,厂家都不敢轻举妄动,不约而同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降低产量,调低预期,控制降价促销的冲动。
也许是因为厂家在积极消化库存,小心控制着产量,使部分车型出现加价现象。但这些加价远没有达到万元以上,更没有规模和持续度。
目前的车市,被认为已经到了厂家在营销策略上与国际接轨的最好时机。目前汽车厂家通过控制最低成交价来保证经销商利益的做法,被认为是厂家与商家角色关系变化的一个征兆。经销商层面则希望通过实行“经销商订单”的营销体制,来取消过去生产厂家给经销商定销售计划的做法,这样能更直接促进经销商的积极性,而后者直接造成了去年底盲目疯狂促销的混乱局面。
在控制成本方面,厂家现在在新车上市进行大规模宣传,并且集中轰炸。取得效果后便大幅缩减广告投放。在新车型畅销或者产能供应不上时,也停止广告投放。而在推广活动上,厂家也不像以往那样气势如虹,新车发布请上全国200多家记者。而是先请全国重点媒体记者进行发布,再在各大城市单独搞小型的推广活动。只是有些经销商反映,厂家除了广告,推广活动比以往更少,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也少了直观性和亲近性。
降价也有了新的内容,受困于今年是库存和新产品同期销售的局面,库存的销售采取了迂回的办法—先买断、后销售,这使降价销售增加了更多的内涵。不再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直接降价的信号,是厂家刻意回避降价促销的良苦用心。
总之,现在的车市已慢慢走上了理性的轨道。消费者持币观望的状态有了释放,但是在选择车型时更加成熟。这也真正是考验厂家和经销商营销水平的关键时刻,现在中国的消费者可不是容易“蒙”的了。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车市",共找到
2,953,259
个相关网页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