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200万辆。为此,有学者认为,北京已经率先进入汽车社会。200万辆汽车是个什么概念?有人粗略计算后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把北京的200万辆机动车一辆挨着一辆摆放开来,沿2号地铁环线内全部腾空了刚好能放下。
最近,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又公布了一组新的数据,今年以来,北京市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000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41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65万辆。一年半时间,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又增加了一大截。照这个发展速度,用不了多少时间,三环路腾空了也不一定能存放下北京的汽车。
话说回来,与北京密集的人口比起来,241万辆汽车并不能算太多。北京人十有八九还在拥有汽车的梦想。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汽车逐日递增,似乎每一辆车,在上下班时间都要挤进拥堵的车道。北京二环至五环路早已丧失高速、便捷的设计初衷,反而更像一个个巨大的停车场。
开出租车的抱怨说,周六、周日活儿不多,周五乘客多,但道路拥堵跑不出钱;买了汽车的人抱怨,以前坐地铁上班不迟到,开车上班到底要多长时间,只有天知道,迟到成了家常便饭;没车的人也抱怨,公共交通混淆在车流中,一样快不起来,多数人的利益被个体的私家车稀释了。
记者的一个朋友,一个月前买了辆新车。前天碰到他,听他说了一大堆抱怨的话。他说,买车一个月,出了三次事故,两次在小区的停车场,剐人家车一次,被人剐一次。“小区里车太多,想要出入平安太难了。”另一起事故是在三环路上,蹭掉了人家的后视镜,私了赔了100元。因为是新车,目前的开销主要是油钱和停车费。朋友所在公司的停车场还算便宜,一小时一块钱,平均每天10多元。他说:“买车后的花销比以前大多了,每天提心吊胆更难受。”
莫什·萨夫迪是美国一位有成就的建筑师,曾经在哈佛设计学院执教8年,他指出,“汽车—停车库—高速公路”构成了一种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今天的中国正在重复这一预言。人们为了便于出行,获得更高的速度而买车;私车越多交通越拥堵,我们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基于恶性循环和中国人口的密集,这个难题可能贯穿几代人都难以彻底解决。
除了以上的难题,汽车消费的软肋还有很多。不久前,北京一民工上百次违规被罚上万元。这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交管部门的质疑,逼迫交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应对之策。像这个民工一样的遭遇北京有多少,全国有多少,应该不在少数。汽车社会不和谐的阵痛避免不了,但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从北京、上海的汽车保有量看,中国的部分城市正快速跨进汽车社会的门槛。但不协调的是,与汽车社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交通意识等还远远站在门槛之外。汽车与人的不和谐、汽车与法规的不和谐、汽车与环境的不和谐、汽车与能源的不和谐、汽车与道路及停车场的不和谐、汽车与城市规划的不和谐等等正逐渐凸显出来。
北京市交管局在公布汽车保有量情况时,也提供了另一组数据。仅去年一年,北京处罚各种交通违法行为1124.9万起,查获、处罚酒后开车司机1.1万起,无证驾车2.8万起,扣留违法车辆18.3万辆,拘留9478人。从全国看,去年我国交通事故造成107077人死亡,平均下来,每天竟高达293人,其杀伤力相当于每天坠毁一架几乎满载的客机,让人触目惊心。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基于此,最近各汽车生产企业纷纷宣布提高下半年产量。我们不怀疑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但忧虑的是,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和谐已经成为阻碍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瓶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汽车消费环境",共找到
61,327
个相关网页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