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朱家角,有缘。在今年五一的出游计划里几次把这一站推翻放弃,最终,却又相逢,并为几日的疲惫旅游带来一阵清风般的惬意,也算是趣事。 5月3日清晨,按计划赶到上海体育馆,准备在集散中心乘车前往周庄。到售票处才知道,五一期间,这里只售套票,一张套票是130元,包门票及往返车费和导游服务费。 我记得在火车上曾经有一个上海人说,可以乘沪朱线的大巴到朱家角后再倒长途中巴车到周庄,这是一条比较经济的路线。于是,一行四人,决定放弃跟团,自己倒车去周庄。我们出了体育馆,打车到比较近的路线虹桥路与水成路交叉口附近(20元),路边很快就拦到一辆沪朱线空调大巴(车票每人9元),一路看着风景说笑着,1个多小时左右就到了朱家角。 既来之,则安之,趁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先游朱家角。朱家角的门票也是有套票的,因为下午还要去同里,我们只选择了普通门票(每人10元)。朱家角的售票是挺有趣的,在长途车站的出口处就有一个售票口,黄金旅游周的把关非常严格,想扮镇子里的人混进去,是不现实的。而你一但购买了门票,就可享受镇子提供的小人力车免费服务,直接拉到镇子观光旅游区的入口处,不必步行噪杂的小闹区,倒是颇有些人情味儿的。 前几日的苏杭游,到处是人挤人,甚至令人烦燥。可是今天,可能是因为有雨,游人并不多。行走其中,撑着小伞,踩在青石板的夹道中,心情也舒畅了许多。而一入镇,那最诱人的,却是两边扑鼻的肉香,一间间的小铺子里或是摆放着酱红油光,大大的,诱人的肘子、蹄子,或是金灿灿的肉棕,令人唾涎欲滴。实在是忍受不住诱惑了,便买上一只扎肉,两个棕子,边走边吃,边吃边看,恨不得赶紧找一屋檐下,喝上两口小酒,酒足饭饱了再往前走。又怕再遇到好吃的东东,几个人决定干脆先绕镇一周,考察完毕后再胡吃海喝。于是,带着万分愉悦的好心情,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游览。 朱家角位于上海西郊淀山湖畔,与江苏、浙江省接壤,也有人说这里是上海的后花园(属上海青浦)。镇内小桥流水,古意盎然。古镇上有九条老街,大大小小的古弄有十几条,随便走来,有时路是相通的,家户的院子也有相通的,乡里乡亲随意搭着话,很有一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青石板的路在雨中,更有几分江南的妩媚风情。鞋子与雨水相撞击的声音,噼噼叭叭的,有些儿时的童趣,在嘻闹间,让人觉得随意和快活。 镇子的标志是建于明代的放生桥,五孔联拱,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大石拱桥。明隆庆年间,慈门寺僧性潮募款修建了一座石桥。众僧常到桥下放生,渐渐地,渔人不再在桥下捕鱼,村民也自愿掏钱买下鱼、虾,到桥下放生。于是,此桥便称为放生桥,充满了乡人对生命的祝福。走到桥的拱顶,放眼看去便是朱家角的全景。风景秀美婉约,黛色屋檐,雕花窗阁 ,石板小路,大红灯笼,小桥流水,宅弟人家,乌篷小船,在蒙蒙细雨里,更象一幅水墨画。忽然一阵风过,竟然刮落了几顶桥边饭桌上的大伞蓬,落到水中,飘来荡去,恰有木船划过,船家帮着捞伞,桥上人看着有趣,纷纷笑起。游人驻足,看这现代商业与古朴民风的相得益彰,多了份热闹。 说到游玩,其实还是与吃有关的才最有趣。一入镇的时候,便感受到了镇子里浓郁的肉香,而走到北大街,更能体味那独特的小镇风情。北大街,很窄,又叫“一线街”沪上第一明清街,曾经在史上也极其繁荣的。窄窄的街道,挤满了酒肆茶楼,鳞次栉比的店铺,正是三里长街,百家铺子。相对的店家,打开窗户,似乎伸手就能与邻居握手。错落有致的小楼与旗号,诱人的食物和热闹的人流,听不到店家的叫卖,却更在曲径处令人流连忘返。朱家角的镇上老店名吃。介绍几个给大家,下次去的时候可以尝到当地最好的美食。 朱家角最有名的特产之一---------蛋黄鲜肉栗子棕。听着这名字,就诱人吧。油灿灿的糯米,金黄的栗子,香香的肉,用棕叶包着,麻绳缠着,一层层地摆在那里,门口还有阿婆或媳妇们在那里正包裹着。朱家角的稻米向来被称为米中极品,明清时被奉为贡品。来到这里的人是一定要吃这个棕子的,一口咬下去,米和蛋黄,肉紧紧地匝在一起,越嚼越香,回味无穷,不过棕子很容易饱的,不能多吃。据说朱家角第一家卖扎肉和棕子的是葛老太扎肉店,在北大街的308号。因为上海人习惯把老太称为阿婆,所以在朱家角很多店铺都叫**阿婆棕子店。北大街181号的王家老店,棕子做的也很好吃,经常是排着长队的,生意很好。朱家角的肉棕,2元一个。 朱家角到处飘香的特产之一---------------扎肉,有些象红烧肉,选肥瘦适宜的一块四分之一拳头大小的上等五花肉,最好带些皮,用棕叶包裹,稻草扎好,红烧了,在锅上热着,冒着缕缕肉香,老远就令人对其中滋味开始了猜想。扎肉是便于当即就吃的。而那更诱人的是扎肘子和红烧蹄膀。肉酥皮烂,味道浓郁,色彩也是相当的诱人。如果买了外带,一定要让老板密封前多加一些汤汁,可以用来浇米饭,绝对的色香味俱佳。 朱家角的各家扎肉店生意都蛮好,几乎家家门口都熬着一锅老汤,最有名的当数放生桥下东井街74号的阿三扎肉店。阿三个子不太高,壮壮的,一脸的憨笑,我们去的时候,阿三的妻在店里卖食物,阿三就在店外的桥边忙碌着做扎肉。我们和阿三照了一张合影,阿三仍然是那样憨厚地笑着。阿三店里的扎肉大多都是提前订好的,有的销往外省,有的出口国外。阿三家的扎肉、扎肘,扎蹄是没有上过色的,酱色更重一些,都是大锅炖的,味道果然是更好吃。回上海后我们打开了一个尝,浓油赤酱,糯糯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还带有棕叶的清香,味道棒极了。四个人一会儿的功夫就抢食完一个二斤左右的大肘子,绝对的饕餮美食。阿三家的小扎肉每只2元,阿三蹄和阿三肘12元一斤。 朱家角还有一个很好吃的特产之一-----------熏青豆。选用的是豆中珍品“牛踏扁”,煮熏后豆子依然碧绿生青,不变色。在放生桥边正巧看到一家人在用大锅煮青豆,绿绿的青豆,在浓汤里翻滚着,于那忽闪跳跃的煤火之上散发着袅袅香痕,令人不禁遐想炊烟轻绕的旧时江南。豆子具体是什么样的工艺我并不知道,但在店家摆好的大多是湿豆,因为要带回家,我们选了一家有干豆子卖的店。据说也是一家老店了,在北大街249号,店名叫明佳青豆店。最好吃的是笋丝豆,还有甜一点的奶油青豆。另外,白糖甜豆、咸青豆、桂花青豆、辣青豆也都很好吃。每斤8到10元,可以半斤一袋装好。边在河边漫游,边拿出豆子咀嚼,豆子皮有些干瘪,但里面却是微软香口的,是很好的小吃,也是极好的下酒小菜。 朱家角另一个比较好吃的小吃---------咸河虾。都是乡人或附近渔民捞的野生河虾,红红的,肉很厚,入口的皮有些脆。大约十元一小盘,我们买了一份,一路吃回上海,回家还学着当地人用葱沫爆炒了下酒吃,也相当的不错。镇子一入口不远处有一家的味道很好吃,不记得门号了。在北大街的街角也有卖的,用一个箩装着,也可以当小零食吃的。 在朱家角不有很多盒装的特色小食品,没有太多考察。只是对以上这几样特别的喜爱,所以拿来和朋友们分享,就是在我敲字的这一段时间,那些馋人的美味都令我再次垂涎了。让我再一次想念起那个美丽的小镇。 其实在朱家角,我们是一路都在吃的。早餐是在放生桥下的另一侧新风路240号的明清街传统小吃店吃的馄饨和小笼包。这家的馄饨和小笼包都是全肉馅的,鲜肉馅里掺着白皮冻,一入锅,就透亮亮地飘出香味来。皮也是薄薄透明的,味道很鲜香。早晨来这里吃早点的人挺多,有很多都是一家子的镇上居民。 而我们的午餐,是无独有偶地,也吃得非常有滋味。我们走出北大街,步行在岸边一条安静的青石路上,忽然看到有乡人在自家门口摆龙井茶摊的,就落了座,想在水边品品茶。谁知不一会儿就和主人聊得非常投趣了。主人姓平,我们就称他为平哥。平家兄弟二人,这房子是父亲分的,现在是哥哥住着。这间房子前两年都维修过的,原来更旧一些。水乡的房子前几年一万元就能买下一套,去年有乡亲以18万卖给了附近的苏州人。现在也有上海人来买的,价格又有上涨。兄弟二人都在外上班,并不指着日常的旅游生意维以生计,只是五一放假,便在家门口支了个桌子,有客人就忙碌,没客人也无所谓,和乡亲们在旁边端着茶水聊着天,倒也清闲。哥哥很朴实,弟弟爱说笑却是真正的清闲,有客人来了都不怎么招呼,只等着客人问,果然悠闲自在。 我们喝的是新茶,落坐时已经停了雨。便和平家兄弟在岸边闲聊,看过往行人和 偶尔经过的渔民小船。快中午的时候,划来三只小船,都是附近的渔民来卖河鲜的。船上也有液化器的小灶,岸上的人可以在岸边让船家直接现煮了拿走,生意也很好。我们在岸旁,看着平家大哥从船上买了河鲜回来,个个鲜活乱蹦的,惹人喜爱。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桌子的菜就做好了。清蒸昂赤鱼(音)、显子、葱爆河虾、马兰头拌香干、香辣小龙虾,炒螺丝,五瓶啤酒,四杯茶,,一共花了120元,吃得非常舒服。小龙虾的皮是酥的,肉嫩滑,河虾入口就化,显子一剥就掉,鲜鲜的,鱼也是香嫩的很,简直是太美妙了。尤其是小龙虾,是我这几年来吃得最香的一次。好象做法和我们这里的也不太一样,只是没进后厨,也没来得及问做法。总之,这顿河鲜吃得大家个个叫好,撑足了兴致。河边小酌,微风习习,听着乡音,品着乡味,才是真正的水乡恬然之乐。 在朱家角,时而雨就停了,青石板的路依然是湿润的,绿绿的水边枝条也洒了些灵气。虽然没有走进朱家角的大清邮局,没有欣赏课植园里“课读之余不忘耕植“的意境,也未上茶楼品茶吃糕点。但在朱家角的这一个上午,却让我初尝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在熙攘的人群中悠闲地小憩品茶,别有一番情趣。虽然在来时听镇口的乡人说朱家角的旅游区原有的居民已经迁走了很多,大多是些做生意的住客了,商业氛围在越来越多的游人来来往往中越来越浓重了,但我却觉得只要用心,还是能够体味到很多水乡的古风的。虽然,岸边的食桌在用餐时拥满了人,而到了上午十点多,拥挤的游人让小镇过于热闹,少了应有的静谧与温馨。但镇子里的人还依然保留着很多朴素的,传统的习惯,她们并不在意行人的目光,怡然自得地在水边浣洗着衣服,晒着太阳拉着家常,将买来的河鲜用网子围上投在水中养活,和挑着担子卖青菜的村民讨价还价,还有那份无所谓的简单的知足,都是一份闹中取静的难得。 烟雨小镇,淳朴的人,浓香的食物,连接着此岸与彼岸的岁月就这样成为了记忆中化不去的一道风景。岁月留住了很多,也消褪了很多,我们仍然是留恋最原始而朴素的事物,因为我们害怕被越来越多的可以复制的情节所淹没。离开烦燥的都市,我们渴望的是最干净和最简单的快乐心情,而这份快乐,需要寻觅,需要珍惜,需要我们用知足的心去体味。在朱家角,我偶拾了一份美丽,偶拾了一份快乐,享受了这样一次幸运的相遇。 及:一、朱家角的平哥留了宅电给我们,让我们下次再来的时候,可以给他家里打电话,他会到镇口接,以镇上亲戚的名义进镇,就不必再购门票了。电话告知给朋友们,如遇不便,可与平哥电话联系:59231433。 二、朱家角景区内是没有住宿的客栈的,需要在镇子风景区外住宿。 三、感受朱家角的最好时间是早晨或者傍晚时分,镇子相对安静,而雨中的朱家角,更美,别有情趣。 四、自助行远远要比跟团经济,而且玩的更有趣味。去水乡,一定要结伴自助行,不必跟团,也不必非要将所有的景点都游了去买套票。在水乡,游的乐趣就在于这份轻松的悠闲。当然,如果不是在五一黄金周,可能会更好。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朱家",共找到
173,276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上海",共找到
133,072,569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北大",共找到
12,377,211
个相关网页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