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车市产销整体增长10%,利润率却大幅下滑,本地企业情况类似。
据商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到5月,国内汽车行业6244家企业实现利润167.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07%。其中,一季度利润同比下滑约100亿元,下降幅度为78%;今年前4个月,汽车业利润总额缩水160.96亿元,同比下降六成左右。 从这些数字我们看到,虽然销量有较大增幅,而且今年上半年总体车价比较平稳,但汽车厂家的盈利幅度却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个案篇
惊险扭亏 一汽尴尬转身
今年上半年车市的红火应该主要归功于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和广州本田等生产企业———依靠东风日产颐达、05款雅阁和伊兰特的出色表现,轿车的销量出现了10%以上的增长幅度。但“一枝独秀不是春”,在行业整体增长的情况下,今年还是有相当多的汽车企业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上月,一汽集团宣布了其在第二季度扭亏并盈利的消息。在第一季度亏损约5.7个亿的情况下,一汽在第二季度盈利约5.9亿元,实现整体盈利1800万元。
同时,以捷达、宝来和高尔夫为主打车型的一汽大众遭遇了其他企业的强力冲击。今年上半年,除了口碑甚佳的捷达勉强保住了销量外,宝来和高尔夫的销售情况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一汽能够成功扭亏主要应归功于一汽马自达与一汽丰田的表现。根据一汽方面提供的资料,今年上半年一汽共销售汽车45.66万辆,实现销售额499亿元。不过,凭借区区1800万元的利润,一汽尚未达到车市10%的平均增幅。
与其他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现状相比,一汽的情况还算不错。一些老牌企业由于管理机制落伍以及车型竞争力不足,在与众多新锐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中,部分企业消化了相当一部分去年产能过剩的库存车,10%的增幅不足以说明国内车市已进入健康发展的阶段。
现象篇
销量增一成 盈利降一半
一份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9.81万辆和51.7万辆,同比增长18.85%和35.98%,可谓达到了今年车市发展的巅峰。总体来看,这份报告显示上半年汽车销售总量为279.24万辆,同比增长了9.35%,其中轿车销售量为184.3万辆,比去年上半年增长10.55%。
从数据来看是相当鼓舞人心,上半年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汽车销量增幅也不过3%。“但这10%的增幅分布并不平均”,一业界资深人士分析认为,“只有个别几家汽车企业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更多企业的产销量是在持续下滑。”在销量同比增长10%的情况下,去年汽车行业的整体盈利总量却降低了5成左右,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许多汽车生产企业选择大幅增加产能的办法———“亚健康”状态下的车市走向值得担忧。
老牌仍低迷 新锐已走远
去年车市的萧条令许多汽车厂商至今仍记忆犹新。进入2005年,随着众多汽车厂商进行大范围的价格调整以及部分新车型的入市,车市行情在年初便出现了大幅增长。截至今年6月,销量增幅甚至达3成以上。数字是让人鼓舞的,但并非所有汽车生产企业奏出的音符都那么合拍。
6月,一汽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增盈。而另一家老牌汽车生产企业虽没有公布其详细情况,但知情人称其上半年亏损已成定局,实现的销量中相当一部分是库存车。而奇瑞、吉利等民族品牌依然没有走出困境,总体销量仍然走低。这种状况与一路高歌猛进的一些新锐厂商形成鲜明对比。
你选择利润 我选择份额
激烈竞争的市场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成本控制要求。今年上半年,众多入市新车都以较低的价格进行销售。这在以往的国内车市是相当少见的。“一般来说,新车上市之初都会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销售,以后再慢慢降低。”一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在为新车定价时都相当谨慎。“在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利润之间,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前者。”然而,利润的降低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研发等都相当不利,只不过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还不会表现出来。
在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众多汽车生产企业却在近期纷纷宣布将继续扩大产能。最早宣布要扩产的是北京现代,早在5月份,徐和谊董事长就表示今年的产销计划将由20万辆提升至25万辆。上半年夏利轿车销量达到9.5万辆,天津一汽也把原来13万辆的产销目标上调至17万辆,东风日产也把产销目标由9.7万辆大幅上调至15万辆。虽然目前来看车市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诸多隐患仍让人对下半年车市的走向感到担心。
建议篇
健康发展 病急莫要乱投医
据非官方统计,有全国私家车第三城之称的成都,作为国内外汽车厂商布局全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样经历了去年的车市低迷之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情况与国内其他地方基本相似。日前,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本地部分汽车实力经销商,“10%的数字其实掩盖了很多问题,”一位经销商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许多汽车企业并没有走出去年的困境,国内汽车企业产销布局不尽合理,整合空间仍然很大,成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一汽车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来自日系汽车企业的先进成本控制管理经验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国内企业的借鉴。他表示,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片面追求扩大销量和产能的做法并不是走出目前困境的最好方法,在市场中只有具备真正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生存。企业的竞争力包括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和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力,车价走低是总体趋势,企业必须在降低车价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盈利率,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企业",共找到
161,358,470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汽车",共找到
69,414,600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生产",共找到
83,359,322
个相关网页
(责任编辑:曹月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