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我们的汽车行业,大家听到了太多的“全球同步”的豪言壮语。一会儿某厂家说,某款车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技术先进;一会儿某世界厂家又说,某款车是专门为中国特制的“概念车”,为世界领先水平;接着,又有厂家称,他们在中国推出的某款新车,与“世界同步”,如此等等。
但事实上,目前国内车市所畅销的车型大多仍是国外几年前流行的车型。一些欧美日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使用的车型,仍然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一直标榜专为中国人生产的一些车型,其实不仅不是专门为中国人生产的,而且其发动机和内饰,都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同一类型车要差、要低,而且价格却高出许多。改个头,换个尾,就敢冲到市场上赚声吆喝,看着国际上不再流行的车型冠以中国车市最流行的帽子,标榜所谓的“全球同步”,就热热闹闹地销售,人们不禁要问:真正的全球同步离我们还有多远?
众多汽车厂商纷纷举起“全球同步”的旗帜,究其根源,无外乎是国内市场、自身发展、用户需求变迁等几大因素的影响。真正的“全球同步战略”不仅表现了厂家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更体现了厂商自身制胜市场的策略和智慧。
首先,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充满了诱惑,这让任何汽车厂商都不能不对中国市场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汽车销售将保持年均12%的增长水平,中国的GDP每增长1%,汽车市场增长将达到1.5%。到201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保有量将增至5000多万辆。而要想在如此庞大的“蛋糕”分食大战中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强劲的产品、技术、质量控制整体策略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全球同步”是厂商自身发展使然。随着汽车市场发展程度的日益深入,其竞争手段正从品牌竞争、价格竞争演进到汽车产品内在品质的竞争。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如果想立足世界汽车工业,就必须全力推出“全球同步技术”的车型。
全球同步策略是一种多赢策略,也正在成为厂商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锏。综观这些年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业,其实并不乏“全球同步”策略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前两年,广州本田凭借其最新款的雅阁车型,在中国车市一炮走红,创出了令人称奇的“广本现象”。而这两年被人们称为业界黑马的北京现代也是凭借首款“全球同步技术”车型索纳塔,第一年就取得了5.2万辆的销售业绩,其第二款“全球同步”畅销车型伊兰特,取得了15万辆的销售业绩。
从2002年开始,中国国内用户对轿车需求激增,同时对轿车的品质要求也紧盯国外同级车型。也许在以前,引进淘汰的车型还可以将原因归之于因为这些车型符合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用户需求的低品味,信息的不对称,但在信息时代,随着用户需求品位的不断提升和全球信息的日益透明,将淘汰车型改头换面引入中国的厂商也必将遭到国内用户的抛弃。
(责任编辑:曹月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