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代?!
现在我国的道路建设越来越好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连接了你我,促进了交流和经济增长,不是说“要致富、先修路”吗?然而,由于修建高速公路的资金来源广泛需要“还”,于是便产生了“收费还贷”这一新名词。 而伴随着“收”与“缴”之间,一系列的纠纷也随之诞生,更有人形容收费站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双方的“火药桶”。以下这些新闻早不鲜见:“抗洪物资也要收取护送费”、“是过路费,还是买命钱?”、“收取过路费引发争议、贵阳十余警车堵收费站”、“为逃避高速公路过路费、黑车收费站前换上假军牌”、“‘收费还贷’演变成‘还贷仍收费’”……这“费”到底怎么了?该缴不该缴?先看一些具体实例:
收费站多如牛毛
有个让人笑不出来的苦涩笑话:北京机场不允许夏利车排队等活,从机场空驶回来的过路费10元得乘客多掏。前不久记者曝光的开车去天津得交25元“进津费”的事情也有点意思。而山东运送防汛物资进京,竟然被天津交警强行收取9000元“护送”出境就更有趣了。这些情况太多,都有点看不过来了。对此,北京白领刘先生有个好对策,那就是:“车不动,我动!我不开车出去,你能咋的!”他是有车一族,但绝对不开到五环外去,他说因为现在收费站鱼龙混杂,出去玩一次平均每公里路费约5角钱,1000公里就要500元,加上汽油费,算下来也够买飞机票的钱了。北京到唐山坐大巴只需要50元钱。如果自己开车去,除去汽油钱,最便宜也需要80元。算上油钱,来回至少需要300元!——你说负担重不重?收费都是正当的?
“还贷仍收费”,雁过就要拔毛
贵阳市传统两城区云岩区和南明区通往南部城区花溪区的必经之路贵花公路,是198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贵州省交通厅筹资改建的一条收费公路。这条公路建设投资3196万元,其中银行贷款约1500万元。公路于1990年改建完工,1993年5月正式开始收费。2001年9月,贵州省部分人大代表前去检查时,发现这条收费公路8年来收取的车辆通行费已高达6371万多元,是贷款金额的4倍多,但收费却还在继续进行。主管部门的理由是:这条公路的经营权,已经与其它一些公路的经营权一起抵押给银行贷款,贷款总额尚未还清,撤掉这条公路上的收费站,会影响贵州省的公路建设。——8年收费6千多万,是总投资的2倍,是贷款的4倍,钱到哪里去了?你说该收不该收?
收费人员工资竟高达9000元!
与这些相对应的是,前段时间媒体曝光的江浙某地一高速公路的收费人员工资竟高达9000元,甚至引得该省交通厅长发出“我都想去收费”的感慨!普通员工月工资近万,这个待遇有多好?其他人该拿多少,还有哪些开支?背后有没有国有资产流失?而收费人员的工作与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差不多吧?所不同的恐怕最大在于前者是坐着的而后者是站着的?笔者所在城市收银员的工资通常不会超过1000,一月拿到1500的肯定是当月服务明星了,包括家乐富这些世界级大公司。看样子是坐着的比站着的要累啊!
收费,暴露的问题多多
对于收费站所暴露出的这些弊病,有总结如下:一、收费站点设置不合理过多,影响了通行效率;二、收费标准较高,有些地方甚至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增加了企业运输成本;三、一些收费站到期不撤,擅自延长收费期限,加重了社会负担;四、公路收费权益转让不规范,存在着越权审批转让的问题,有的转让未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而最后一点往往是主要原因。
其实,“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特定政策。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的做法只是在政府在财力不足、公路建设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不得以而采取的特定政策。现在我国政府财政实力殷实,完全有能力由国家投资兴建。现在应该对收费公路的发展规模进行适当控制乃至完全取消收费公路,对于那些达到收费年限的坚决予以停收,这样才能保证道路顺畅,减少因为收费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黄海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收费站",共找到
33,261,637
个相关网页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