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才疏学浅,一向写不出“大豆腐块”,只是会“小题小做”。前些时日偶然在线与素不相识的网友交流,人家提了个令人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原产地的原装车感觉比现地生产的合资车质量要高?
我想起亲身经历的两件事儿,通过比较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俗话讲: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用在国内豪华车(或高档车)上叫“有比较才有鉴赏”:
我曾去过德国奥迪的本土生产厂,欧洲人总把发动机与车身的拼装工艺流程叫“结婚”——也就是在“结婚”线上,我正对生产线上摆放的一个玻璃柜里的“金方向盘”奖品头论足时,突然生产线上一个魁梧的蓝领回过头来用中文跟我们招呼,因为当时我们议论的正是“原装”与“地产”为什么总有差异!这位曾在长春工作过的蓝领只讲了一个例子,他说:知道为什么有差异吗?按工艺要求,最后上轮胎时,固定螺栓应当按对角线上,而不是顺时针上,这样才能保持均衡的力矩;而且上螺栓时上几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太松、太紧都会影响车的行车姿态,自然……(他没说完,只是耸了耸肩,笑了笑),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我在的时候没问题,我一走开他们就又……我记得当时我们一行人哑口无言,连一向“多动症”的我也无言以对,其实完全相同的KD组件,完全相同的工艺流程和培训,差距就在细节——素质!尤其是蓝领(“草根”阶层)的素质可持续性良性发挥上,也就是执行力质量这一软科学管理层面。 (※不知道奥迪在中国现在怎么提出解决方案的?——作者按)
再说说宝马吧,华晨宝马新3系今年9月将正式下线上市,由于当初“奥迪情结”的缘故,走马观花时我特地“下”马观花,了解宝马如何以解决方案应对中国产业工人素质执行质量不“恒定”的难题的,结果是:华晨宝马在总装工艺流程的拧紧工艺中,不仅在上轮胎采用了电动控制钣手,而且还采用电脑扭矩控制,从而最大化地克服了中国工人阶级“主人翁”的惰性(尤其是在老工业基地那疙瘩)所带来的手工操作工艺的不稳定性,实现了“四平八稳”的精准化!
其实我说的只是上轮胎这一似乎微不足道、甚至无足挂齿的小事儿,但即使是“德国贵族”也有血统之分,也有尊卑之分;豪华不一定尊贵,但尊贵一定豪华,正如从豪华宝马车下来,人们一定会认为是尊贵的车主,而从豪华奥迪下来,人们会想这位没准是尊贵车主的司机,或是司机班的头儿!我见过劳斯莱斯工厂车间里过梁上那句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悬挂在那里的“口号”——细节营造完美!一个简单的上轮胎拧紧工艺,反映出细节是如此重要,它比动辄“抻面”或“整容”要实际得多,微妙的点滴差异折射出对欧洲人文关怀的不同理解。华晨宝马副总裁施培尔讲过一句话或许更具人文精神的代表性——“人与零部件的融合产生出新的产品”,正如人生轮回的螺旋式上升,人与人,人与天地,人与车的融合才是新的生命动力源,人生是否能平顺,就在于是否能在关键时刻受力均衡地自己铆足精气神儿;人如此,车亦如此。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谢卫列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奥迪",共找到
2,911,075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宝马",共找到
4,301,942
个相关网页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