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资品牌抢滩合围之下,中国民营企业造车天生不足又在夹缝中求生,因此一直难以“根深叶茂”。特别是奥克斯这种从空调行业半路杀入汽车的企业,最终因为没有坚持到底而备受诟病,让人们对转型进入汽车的避之三舍。对此,尹明善强调说,力帆造车是从摩托车行业向汽车的产业延伸,并不是转型。
缓发“准生证”力帆能否一路坦途?
力帆造车,是延伸不是转型? |
8月5日对力帆人来讲,无疑是极为失落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们在发改委公布的最新一期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里,并没有看到力帆轿车的名字。而此前,力帆集团曾多次表示,将于今年8月份推出力帆520轿车。
力帆造车再受阻 奥克斯事件拖累民企造车进程? |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再过两年就年满70岁,这个“倔强”的老人不仅没有因为功成名就而退隐休息,反而又高举造车大旗,四处为做轿车奔走呼号,并且明确提出,力帆要走出一条全新的第三条造车道路。
力帆的第三条造车之路是否可行? |
尹明善说,在车型选择上,力帆有过很多设想,从低端到中高档都考虑过,但有位专家提醒说,造车起步要慎重。一开始把品牌定位过低,后面就难以向中高端延伸;如果定位过高,最初质量不过关反而会砸牌子。
为何进军中档车?
|
尹明善说,从国际摩托车企业的发展规律看,当其摩托车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利润增长就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因此,一些企业便转向汽车领域,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田等都是如此。现在本田的摩托车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而其汽车销售额是这个数字的10倍,可见,汽车产业的空间比摩托车大得多。所以,力帆向这个汽车产业延伸,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力帆集团经过12年发展,现在已经拥有30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和1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出口创汇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正是向汽车领域投资的好时机。另外,摩托车与汽车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技术也可以延伸,力帆许多摩托车发动机技术研发人员都是学汽车技术的。尹明善说,在这一点上,力帆与那些半路出家的造车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4月底,力帆高层人士向记者证实,目前,力帆轿车项目生产目录的正式批文虽然还未下发,但由于已经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受理,力帆轿车项目准生证已成定局。然而力帆的造车计划在资金上却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是力帆已经决定推迟在香港上市融资的时间,至少在本年度,不会有香港上市融资的安排了;二是与长安、一汽等国内汽车业巨头合资合作的事宜已然搁浅。原因是长安、一汽等无意与力帆合作生产轿车。
力帆造车遭遇资金困难
没有回头路了 |
新《汽车产业政策》要求,新项目总投资不少于20亿,而按计划,力帆轿车的三期工程全部完工需要24亿投入。虽然一期工程投入的9个多亿来自摩托车出口退税,但摩托业的利润逐年递减。去年力帆摩托的销售收入59亿,利润只有1.6亿,靠自身积累难以支撑巨额的后续投入。特别是在等待准生证期间,数亿元资产一直闲置,每月需要投入30多万元维持基本运转,更是让人担心力帆的资金链安全。
力帆造车后续资金如何解决? |
今年3月,奥克斯突然退出汽车在全国引发一场风波,民营企业能否造汽车再度受到质疑,而8月份发展改革委最新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上仍然没有力帆的名字,更让年近7旬才“杀”入汽车的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陷入舆论漩涡。面对“落榜”言论和种种猜疑,这位摩托车出口大王回应说,力帆造车还在等待发展改革委最后的审批,“正在阅卷,何来落榜?”
|
尹明善:力帆造车“正在阅卷,何来落榜?”
|
尹明善造汽车倒计时 售价将在10万以内
最关键的是,力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成遍布城乡的摩托车售后服务网点,这些网点可以直接用于汽车的售后服务,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而这正是之前失败者所缺乏的要素。
奥克斯汽车"仓促退市"发出警示
力帆曾在4年多前开始多元化经营,为寻找新的产业支点,力帆先后进入家电、白酒、防盗门、矿泉水、服装、银行等诸多领域,汽车项目只是其中之一。“那时力帆是有点头脑发热。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项目不但消耗了资金,更消耗了时间成本,到今年为止都已经砍掉。”尹明善说,“折腾那么多年,现在力帆非常清楚自己的方向,摩托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分支,力帆现在造车是向主业回归。”(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