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有关食品的相关报道,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标准的,报道中指出,十几年前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还在衡量今天的商品变化,姑且不说下有对策现象,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就是按部就班的发展,其过去的标准也不能适应现在的变化。 由此,联想到有关汽车方面的法规与标准,是否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式和发展、是否能更完整的与国际接轨,这些都是我们搞自主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状。
汽车的碰撞试验,是近几年来针对汽车安全与质量升级产生的新标准。但最近发生在自主汽车身上的一系列问题,都与这种标准联系在一起。先是陆风参展法兰克福期间暴出的ADAC碰撞结果、之后又很快通过了TUV的全面测试;再有,就是我们现有的碰撞标准与国外有着很大程度的差异,从而让人家有理由来怀疑我们汽车的质量。这仿佛与我们开了一个原则性的玩笑,一时间让人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家!官方出来为陆风“平反”固然值得庆幸,但也从这一现象中,不得不使我们在汽车冲出国门、与国外品牌直面竞争的关键时期,要慎重考虑这一碰撞标准影响下的问题。
国外现在的碰撞标准无论是在碰撞时速上、还是在受力方面,都与国内有着不小的差异。其实无论是我们现行的标准来源于哪里、是参照于谁制定的,都已经客观上落后于国外。上述所谈及的实例,就已经对这种标准序列产生了挑战。如果再不能根据现实及客观的需求,进行与国际接轨,以后再出现的问题,恐怕就不是以个案方式存在的了。因为此次的陆风碰撞事件,在这么短的时间官方、民间碰撞测试能有这大的差异,想必就是当事者都会有蒙在鼓里的感觉。我们无意去了解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中国市场得罪不得、是否存在着从长计议的可能,但现象本身就值得我们必须更好的重视。因为外在的东西影响到汽车进军国际,就是偏好的影响,恐怕对未来也是不利的。
就我们的碰撞测试标准来看,低标准表面上可以使我们汽车的质量达标,但其之后的一系列影响,并不是低标准所能全面掩盖的。我们能想象建立这种标准之初的国家良苦用心,也能理解这是一个相对过渡的标准出于怎样的考虑。既然问题已经明摆在那里了,就要及时的与国际相接轨,哪怕这种标准制定以后,先要求外方车型必须达标呢。其实如果站在利于发展与赶超的角度上看,我们的标准应制定的过高才是,应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发展程度不同的企业与车型。例如国外诸多名车,既然是国际公认的汽车品牌,那么就应以更高的标准来进行要求,在配置上、在安全等级上以及在合资的力度与实效上等等,面对国内汽车企业的要求,不是为了低标准的保护,应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规定在什么时间对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并严格规定好时间表。这样既可以顺理成章的理顺市场的不平衡现状;又能真正给民族汽车以最宝贵的时间,何乐不为!
具体到外部的影响与制约,相信国内汽车界从上到下多是有思想准备的,由于受到能源因素的影响,汽车的消费市场必然要受到冲击。而缓解这种冲击力度、转嫁这种冲击危机,必然会在汽车环节产生垄断思想的倾向。由此人们也看到,2005年合资公司超力度的推出新车现实,是伴随着石油不断涨价因素下进行的,是不是跨国集团在能源战略作用下,的一种将耗费能源工业向第三世界转移,而他们自己则开始生产替代能源产品,确实值得各方商榷。
对于我们所存在差距而言,起步晚、欠缺经验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怎样把我们的发展拉到与国际化处在同一个平台上。也就是说,如何在宏观决策、法规制定上都本着与国外同步发展的规律办事,就必然会全方位的拉动这种同步性。我们的碰撞测试标准,从表象上看似乎对我们起步不久的汽车工业是一种照顾,毕竟这样状态下,可以有更多的产品可以过关。但如果将它拿到发展的内容上去衡量,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保护相对落后的举措,已客观上把各种机会让给外方。国外厂商可以肆无忌惮的推出各种车型、可以拿各种必要与不必要的标准要求我们,都表明我们欠缺应制约外方的宏观标准。可以说,几年前的入关,我们的保护期就是宏观的标准。而现在入关保护期已经快过了,还有什么可抑制外方扩张的标准呢?这就是摆在汽车界目前最紧迫的问题。
要想在建立标准、确立法规上真正的保护民族工业,单纯的按国外标准办事,是很难行的通的。会遇到人家处处拿不断变化的标准卡我们,还会使它们的产品,甚至已达不到它们现有标准的产品,不断的涌入我们的市场,这样下去国内汽车就会形成“易进难出”的局面。试想这怎么会有利于我们的汽车冲出国门呢!
所以,我们建立标准、特别是相关于汽车质量的标准,就应紧追国际汽车发展潮流而定,甚至可以定出比国外更高、更严格的各种标准,想必它会在我们企业的质量提升、国外不能轻易小视以及对未来的全面出口,都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